[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电液转向电气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9908.1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3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陈禄;江博;马庆丰;张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6/00;B62D1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彭超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车辆 电气控制系统 电液转向 主控制器 触发 电液控制系统 线控转向装置 液压转向系统 角度传感器 闭环控制 能量节约 实时检测 试验对比 通信连接 转向电机 转向系统 转向液压 续航 齿轮泵 传统的 溢流 直连 噪音 节能 响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电液转向电气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以及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线控转向装置和角度传感器。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电液控制系统,较传统的液压转向系统相比,无转向触发时转向电机无待速,转向末端无溢流,从而使转向系统更节能,噪音更低,通过试验对比其能量节约可达10%左右,一定程序上提高电动工程车辆的续航时间。本发明采用闭环控制方法,系统实时检测转向执行机构的位置从而具备较高的控制精,通过电气的方式触发转向,从转向液压齿轮泵到转向执行机构采用直连的方式,使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车辆转向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电液转向电气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利用液压转向的工程车辆,其转向系统与起升系统共用一个大功率交流异步电机和大排量的齿轮液压泵通过优先阀和液压转向器实现转向控制,一方面,在转向过程中高压油通过优先阀和液压转向器优先供给转向系统,多余的流量直接回油箱,而且整个液压回路管路系统较长,系统的集成度不高,因此在转向过程中存在泵电机功率浪费、泵流量浪费、过程压力损失和流量损失及噪音大等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液压转向在转向末端靠机械限位存在转向极限位置溢流的现象,从而导致转向电流迅速增加,进而导致不必要的能耗浪费,这对电动工程车辆而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存在的电机功率浪费、泵流量浪费、转向终点溢流及噪音大,不必要的能耗损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动工程车辆的续航能力,而设计了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电液转向电气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电液转向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线控转向装置和角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线控转向装置设置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转向操作装置的底部,并与转向操作装置同步旋转;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转向执行装置上;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工程车辆的转向电机通信和电气连接。
所述线控转向装置用于跟随所述转向操作装置同步旋转,并实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转角命令信号。
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并获取所述转向执行装置当前的转角实际值,并将所述转角实际值发送给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对所述转角命令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获得相应的转角命令值,再根据所述转角命令值控制所述转向电机的工作;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实时读取所述转角实际值并结合所述转角命令值进行分析处理,再相应调整所述转向电机的工作。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的控制系统实现电液转向的电气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线控转向装置跟随所述转向操作装置同步旋转,并实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转角命令信号。
利用所述角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并获取所述转向执行装置当前的转角实际值,并将所述转角实际值发送给所述主控制器。
利用所述主控制器对所述转角命令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获得相应的转角命令值,再根据所述转角命令值控制所述转向电机的工作。
利用所述主控制器实时读取所述转角实际值并结合所述转角命令值进行分析处理,再相应调整所述转向电机的工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电液控制系统,较传统的液压转向系统相比,无转向触发时转向电机无待速,转向末端无溢流,从而使转向系统更节能,噪音更低,通过试验对比其能量节约可达10%左右,一定程序上提高电动工程车辆的续航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9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