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处理过程中的补硫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4410.4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1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秦光书;李小强;李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7/00 | 分类号: | C10G47/00;C10G49/00;C10G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白雪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处理过程 硫单质 硫化氢 加氢处理 硫液 加氢催化剂 氢气反应 生产过程 补硫剂 低毒性 硫处理 油溶剂 挥发 减小 失活 吸入 泄漏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氢处理过程中的补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硫单质与油溶剂混合,得到补硫液;将补硫液通入加氢处理的反应体系,完成对加氢处理过程的补硫处理。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补硫方法,以硫单质作为补硫剂对加氢处理过程进行补硫。硫单质进入加氢处理的反应体系后,能够与氢气反应形成硫化氢,从而能够使反应体系保持一定的硫化氢浓度,以防止加氢催化剂的失活。同时,硫单质具有低毒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等优点,可以减小生产过程中泄漏的安全风险和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避免人体吸入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煤制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氢处理过程中的补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液化油加氢稳定、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加氢改质等加氢处理过程中,在反应器中需要维持一定浓度的硫化氢含量,以保持加氢催化剂的活性,避免加氢催化剂被还原而失去活性。
目前的加氢处理工艺生产中,当加工原料为低硫原料时,为维护正常生产,通常向反应体系中补充CS2或DMDS,通过其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来防止催化剂被还原失去活性。然而,CS2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毒性,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闪点为-30℃,极易燃,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DMDS中文名称二甲基二硫,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有恶臭,高度易燃,吸入有极高毒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基于以上原因,在加氢处理过程选择可代替性的补硫剂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氢处理过程中的补硫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以CS2或DMDS作为补硫剂带来的易着火、爆炸、毒性等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氢处理过程中的补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硫单质与油溶剂混合,得到补硫液;将补硫液通入加氢处理的反应体系,完成对加氢处理过程的补硫处理。
进一步地,硫单质为硫磺回收装置生产的液硫和/或固体工业硫磺。
进一步地,硫单质为固体工业硫磺,方法还包括将固体工业硫磺熔化后与油溶剂混合的步骤。
进一步地,油溶剂为加氢处理过程中的原料油。
进一步地,加氢处理过程为煤液化油加氢稳定过程、煤液化油加氢裂化过程、煤液化油加氢精制过程或煤液化油加氢改质过程。
进一步地,硫单质与油溶剂之间的重量比为1:8~20。
进一步地,在120~180℃温度、0.4~0.5MPa压力条件下将补硫液通入加氢处理的反应体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加氢处理过程中的补硫装置,其包括:硫单质供应装置,用以提供硫单质;油溶剂供应装置,用以提供油溶剂;以及混合装置,分别与硫单质供应装置和油溶剂供应装置相连,用于将硫单质与油溶剂混合得到补硫液;混合装置还设置有补硫液出口,补硫液出口与加氢处理反应体系相连以向加氢处理反应体系中通入补硫液。
进一步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体,混合罐体分别与硫单质供应装置和油溶剂供应装置相连,补硫液出口设置在混合罐体上;以及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设置在混合罐体的内部,用于搅拌硫单质和油溶剂,得到补硫液。
进一步地,搅拌装置为机械搅拌装置或者气流搅拌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氢处理过程中的补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硫单质与油溶剂混合,得到补硫液;将补硫液通入加氢处理的反应体系,完成对加氢处理过程的补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4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