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5101.9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1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宇;徐子杰;蔡富鈞;黄意雯;吕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38 | 分类号: | H01L33/38;H01L33/22;H01L33/44;H01L33/20;H01L3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元件,包含:一出光区,包含一第一半导体结构、一第二半导体结构围绕第一半导体结构、及一沟槽位于第一半导体结构与第二半导体结构之间;以及一电极区大致围绕出光区。
本发明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339838.9,申请日:2013年8月6日,发明名称:发光元件)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发光元件,且特别是涉及一具有一出光区及一电极区大致围绕出光区的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为一固态照明元件,其优点为功耗低,产生的热能低,工作寿命长,防震,体积小,反应速度快和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例如稳定的发光波长。因此发光二极管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设备指示灯,及光电产品等。
发光二极管通常包含一发光叠层和两个电极,通过两个电极施加一电流于发光叠层使其发光。在一般情况下,电极可通过设计使电流于发光叠层上扩散开来,使可发光的发光区域与发光叠层的表面积大致相同。然而在其它应用领域上,需要于一有限的发光区域注入一高电流密度的电流以提高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包含一发光叠层具有一侧壁及一主动层可发出一光线;以及一吸光层具有围绕侧壁的一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可用以吸收50%射向吸光层的光线。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包含:一出光区,其中出光区包含一第一半导体结构、一第二半导体结构围绕第一半导体结构、及一沟槽位于第一半导体结构与第二半导体结构之间;以及一电极区大致围绕出光区。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发光元件的上视图;
图2是图1的发光元件沿着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发光元件的上视图;
图4是图3的发光元件沿着BB′的剖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发光元件的上视图;
图5B是图5A的发光元件沿着XX′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发光元件的上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发光元件的上视图。
符号说明
10:基板
11:接合层
12:反射层
13:发光叠层
131:第一型半导体层
132:主动层
133:第二型半导体层
1331:侧壁
1332:第一区
1333:第二区
15:欧姆接触层
16:第一电极
161:内部
1611、1612:次内部
1631:第一延伸部
1632:第二延伸部
162:外部
164: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