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5102.3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7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程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凯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K705/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陈巍巍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 微孔层 微孔 金属 电化学阳极 氧化反应 第一层 有机胺 化学腐蚀 电解液 结合力 | ||
1.一种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进行预处理,并进行化学腐蚀,形成深度为50-500nm,直径为10-100nm的第一层微孔;
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在所述第一层微孔的基础上形成第二层微孔以得到重叠的微孔层;
注塑,与塑胶通过曲面直接高温注塑结合成型,
所述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采用的电解液中含有有机胺,使得在微孔层形成的同时在微孔层内含有有机胺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腐蚀采用含有磷酸化合物的正磷酸、磷酸、焦磷酸、三聚磷酸或碱金属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的粗化溶液在常温下浸泡0.5~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第一微孔层后,对所述第一层微孔进行弱腐蚀,使得所述第一层微孔表面均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采用的电解液为磷酸钠,硅酸钠,碳酸钠,有机胺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胺为苯胺,甲基胺,乙酸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形成所述微孔层的方法为:采用磷酸钠浓度5-10g/L或硅酸钠浓度5-10g/L或碳酸钠浓度为10-30g/L或有机胺3%-10%,在温度为20-40度,电压为10-40V,浸泡5-20min,从而获得厚度在0.1um-10um,直径在30-200nm的微孔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前还包括对微孔层进行清洗,并通过烘干除去微孔内部水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除油,酸洗,中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的方法为采用碳酸钠,磷酸钠,硅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溶液,在温度50-70度下进行除油1-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的方法为采用硝酸10-100mL/L,硫脲0.1-1.0g/L,在pH 1-3,常温调节下酸洗30-300s。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的方法为采用柠檬酸1-30g/L或乳酸1-30g/L或硫酸5-50g/L或磷酸5-50g/L,常温处理30-180s。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弱腐蚀的方法为采用含30-80g/L的氢氧化物;5-10g/L的酒石酸钾钠以及2-10g/L的EDTA钠盐进行浸泡。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温度大于100℃,所述注塑的模具温度大于14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采用的注塑材料为PBT或PPS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凯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凯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1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