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5102.3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7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程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凯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K705/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陈巍巍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 微孔层 微孔 金属 电化学阳极 氧化反应 第一层 有机胺 化学腐蚀 电解液 结合力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化学腐蚀,形成深度为50‑500nm,直径为10‑100nm的第一层微孔;并在第一层微孔的基础上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形成第二层微孔以得到重叠的微孔层;所述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采用的电解液中含有有机胺,使得在微孔层形成的同时在微孔层内含有有机胺成分。该方法不仅提高了金属和塑胶的结合力,而且金属与塑胶结合的稳定性也增加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嵌件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与塑胶结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手持电子设备领域,整个市场都在追求大/薄/轻的外观及手感,这对电子设备的机构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笔记本机构件,市场都在想办法减薄产品厚度,且依然能获得很好的结构强度,故镁合金是笔记本机构件特别青睐的金属,由于笔记本越来越多的天线接收要求,需要在金属外壳同时有塑胶区域用来接收天线,所以镁合金与塑胶的纳米注塑就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种比较成熟的纳米注塑处理,但是基本上都是运用于变形铝合金,而对于镁合金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技术及运用,仍是采用原始的胶水粘合方式或机械加工卡扣与塑胶结合,但结合强度、外观效果及防水性无法满足现在手持设备标准。如
-NMT处理,能够有效的使铝合金和PPS胶料或PBT胶料结合,但是与镁合金的纳米注塑结合只能获得0-15Mpa的结合力,且不稳定,无法满足现在市场需求。
-除此之外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案包含镁合金,但由于金属成分差异以及特性不同,一般同方案运用到不同金属上是无法获得同等结果。
现有技术的金属铝等金属与塑胶结合的方式中均以化学腐蚀方案获得纳米孔,但镁合金不同于铝合金,其活性大于铝合金,腐蚀成的微孔很容易在空气中或后工序中被破坏造成结合力下降。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金属与塑胶结合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使得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更牢靠。具体的实现方式为,提供一种金属和塑胶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进行预处理,并进行化学腐蚀,形成深度为50-500nm,直径为10-100nm的第一层微孔;
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在所述第一层微孔的基础上溶解再成膜,形成第二层微孔以得到重叠的微孔层;
注塑,与塑胶通过曲面直接高温注塑结合成型,
所述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采用的电解液中含有有机胺,使得在微孔层形成的同时在微孔层内含有有机胺成分。
优选的,所述化学腐蚀采用含有磷酸化合物的正磷酸、磷酸、焦磷酸、三聚磷酸或碱金属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的粗化溶液在常温下浸泡0.5~10min。
优选的,还包括在形成第一层微孔后对所述第一层微孔进行弱腐蚀,使得所述第一层微孔表面均一。
优选的,所述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采用的电解液为磷酸钠,硅酸钠,碳酸钠,有机胺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有机胺为苯胺,甲基胺,乙酸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反应形成所述微孔层的方法为:采用磷酸钠浓度5-10g/L或硅酸钠浓度5-10g/L或碳酸钠浓度为10-30g/L或有机胺3%-10%,在温度为20-40度,电压为10-40V,浸泡5-20min,从而获得厚度在0.1um-10um,直径在30-200nm的微孔层。
优选的,所述注塑前还包括对微孔层进行清洗,并通过烘干除去微孔内部水分。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包括:除油,酸洗,中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凯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凯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