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水浸传感器及车辆落水逃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6734.1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肖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B60R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王虎;梁顺珍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收发模块 车用水 传感器 逃生系统 落水 数据处理模块 传感器本体 数据处理器 反射玻片 红外光线 存储器 底座 反射 浸水 传感器检测 传感器组件 固定传感器 检测灵敏度 固定壳体 技术技术 交互连接 相对设置 出射 发射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用水浸传感器及车辆落水逃生系统,涉及传感器检测技术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浸水检测灵敏度差、准确性不高的问题。该车用水浸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本体和用于固定传感器本体的固定壳体;其中,传感器本体包括红外收发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底座和反射玻片,红外收发模块固定在第一底座上;红外收发模块用于发射出射红外光线,并接收经反射玻片反射后形成的反射红外光线;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器和存储器,数据处理器分别与红外收发模块和存储器交互连接。该车辆落水逃生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车用水浸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车用水浸传感器用于车辆落水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水浸传感器及车辆落水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将会安装落水救生系统,以使汽车在意外落水后第一时间开启落水救生系统,使得驾驶员能够顺利逃生,可以预见的是,安装有落水救生系统汽车将会被大力推广,市场前景极为可观。而落水救生系统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落水检测装置和救生装置,其中,落水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是落水检测装置的重要技术指标,成为是否启动救生装置的主要参考依据。
现有的落水检测装置一般使用水位传感器或者浸水检测电路来实现,示例性的,当落水检测装置为水位传感器时,利用汽车落水后检测到的水压必然会大于汽车未落水时的水压的原理,从而以此来判断汽车是否落水;而当落水检测装置为浸水检测电路时,与正负极分别对应连接的有两个金属水浸探测端,当两个金属水浸探测端之间有水浸入时,由于两个金属水浸探测端之间存在电压,水会被电离,使得两个金属水浸探测端被导通,进而检测到相应的电性变化,从而能够判断汽车已落水。
然而,当落水检测装置为水位传感器时,由于水位传感器是用于测水位高低的,因此只有当水位传感器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判断汽车是否落水,换言之,汽车在落水的第一时间是不能够判断汽车已经落水的,因此,采用水位传感器的判段过程较慢、灵敏性欠佳,浪费掉了救生装置在第一时间启动的宝贵时间;而当落水检测装置为浸水检测电路时,由于两个金属水浸探测端缺乏必要的防护装置,可能会将雨天溅水而误判为汽车落水,从而误启动救生装置,因此检测的准确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水浸传感器及车辆落水逃生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浸水检测灵敏度差、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水浸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本体和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固定壳体;其中,
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红外收发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底座和反射玻片,所述红外收发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所述红外收发模块用于发射出射红外光线,并接收经所述反射玻片反射后形成的反射红外光线;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数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红外收发模块和所述存储器交互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在无水浸入状态时,存储所述反射红外光线的参数,得到标准参数;所述数据处理器用于得到当前时刻反射红外光线的参数与所述标准参数之间的绝对差值,同时输出判断结果,
当所述绝对差值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时,判断结果为无水浸入状态;
当所述绝对差值不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时,判断结果为有水浸入状态。
优选的,所述红外收发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和所述红外光接收器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器交互连接;
所述红外光发射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处理器的指令,发射对应参数的出射红外光线;
所述红外光接收器用于接收经所述反射玻片反射后形成的反射红外光线,并将所述反射红外光线的参数输出至所述数据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6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