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蔗品种白条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190543.2 申请日: 2018-03-08
公开(公告)号: CN108486216A 公开(公告)日: 2018-09-04
发明(设计)人: 高三基;林岭虹;林艺华;西尔万;张慧丽;傅华英;王锦达;黄美婷;孟建玉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18 分类号: C12Q1/18;C12R1/64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02 福建省***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白条病 甘蔗品种 抗性鉴定 抗病性 室内 甘蔗 病原菌 受外界环境 病情调查 技术支持 接种方式 接种鉴定 抗病育种 抗性水平 人工接种 实验设备 室内接种 育种年限 种苗培育 菌悬液 重演性 剪叶 土地资源 发病率 品系 直观 田间 节约 表现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甘蔗品种白条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包括甘蔗白条病病原菌菌悬液培养、甘蔗品种或品系的种苗培育、接种鉴定、病情调查。本发明通过剪叶接种方式对甘蔗品种白条病抗病性进行鉴定,该方法接近于田间人工接种白条病发病,能直观表现出甘蔗品种对白条病的抗性水平。室内接种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甘蔗品种发病率显著、重演性好、可操作性强、操作简便,对实验设备要求不高,方便开展甘蔗品种白条病抗性鉴定工作。本发明的甘蔗品种白条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为甘蔗白条病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评价出甘蔗品种白条病的抗病性,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劳力物力,大大缩短了抗白条病甘蔗品种选育的育种年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病害抗性鉴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甘蔗品种白条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属作物病害抗性鉴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蔗白条病是全球三大甘蔗细菌性病害之一,由黄单胞杆菌属的甘蔗白色条纹病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致。感病品种由于蔗茎维管束被病菌粘液淤塞,影响水分运输,致使甘蔗叶片的条纹坏死,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品质。该病害表现有3种形式,一是慢性型症状:发病初叶片出现1-2 mm宽的与叶脉平行的白色细长条纹,其数目、长度不一,或细长,或整片叶变白,变白程度亦不尽相同,有的白中略带浅黄,有些在白色组织中有很小的红褐色斑点或很浅的红线,后期部分条纹变成红色坏死。条纹常常沿中脉背面延伸或扩展至叶鞘周围呈现紫色色调,蔗株生长点受抑制,易抽侧芽。有时从茎秆基部或节间侧芽叶片也具有典型的细长条斑和表白。二是急性型症:典型特征是植株突然凋萎死亡,而且没有表现其他出症状。三是潜伏侵染,潜伏期不表现症状,细菌合适条件下,才呈现外表症状,有慢性型和急性型症状。

甘蔗白条病最早在1920年爪哇就已发现,1924年夏威夷观察到类似白条病的症状,并于1930年其致病菌得到确切鉴别,随后在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或地区均有发生。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台湾、福建、广东等省(区)具有报道,近些年来在广西、海南蔗区也有陆续发现该病害。这将对我国的甘蔗生产和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当甘蔗感病品种连续种植时,有的呈潜伏侵染而不表现病症,有的只是零星发病,但是这些成为重要的传播和传染源,一旦条件适宜,可导致病害暴发。

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甘蔗病害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种绿色生态防控技术。但至今尚未建立高效、准确的甘蔗白条病抗性鉴定方法。如何快速准确评价甘蔗品种的白条病抗病性是目前甘蔗育种家选育抗病品种面临的一个技术瓶颈。鉴于我国甘蔗白条病的发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因此迫切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一种甘蔗品种白条病室内抗性鉴定及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甘蔗白条病抗病育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甘蔗品种白条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甘蔗品种白条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鉴定步骤如下:

(1)甘蔗白条病病原菌菌悬液培养

甘蔗白条病病原菌在XAS固体培养基上采用平板划线法活化两次,挑取单菌落在XAL培养液中28 ℃摇床培养12小时,将菌液离心去除上清液,用无菌水稀释为108 CFU/mL,配制成甘蔗白条病病原菌菌悬液,备用;

(2)甘蔗品种或品系的种苗培育

将甘蔗品种或品系的蔗种砍断成单芽种茎,经过50 ℃温汤热水加0.1~0.2%的多菌灵处理2小时,随后移栽种植至育苗穴盘,当甘蔗植株长至3~4叶完全叶时,备用;

(3)接种鉴定

将步骤(1)得到的甘蔗白条病菌菌悬液通过剪叶接种到步骤(2)所述的各甘蔗品种或品系的种苗植株叶片上;将接种后的种苗移入人工气候培养箱,保持温度在28-32℃,湿度在60-8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0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