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栝楼嫩叶的组培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4125.0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3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席培宇;王济红;蔡国俊;张丽敏;张建利;李安定;龙琴秀;彭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嫩叶 培育 方法 | ||
1.一种栝楼嫩叶的组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外植体消毒:采集刚萌发5~10天的栝楼带叶柄嫩叶做外植体;冲洗干净后,用3000mg.L-1维生素C蒸馏水溶液浸泡40min,然后用2500mg.L-1高锰酸钾蒸馏水溶液浸泡30min,用蒸馏水冲洗3~5次,再用1000mg.L-1氯化汞水溶液常规消毒10min,蒸馏水冲洗5次;
(2)组织培养条件的设定:各阶段的基本培养基均为:1/2MS+12g.L-1琼脂+30g.L-1蔗糖,pH值6.0;培养条件为:温度24℃~26℃,光照为1500~2000Lux,光照时间为12~14h/d;
(3)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将消毒后外植体的叶柄插入培养基中,叶片部分出露,诱导叶片分化愈伤组织;培养30天后,可产生直径1.5cm的绿色疏松愈伤组织;培养基配方:基本培养基+1.0g.L-1活性炭+1.0g.L-1聚乙烯吡咯烷酮+1.0mg.L-1噻苯隆+0.1mg.L-12,4-二氯苯氧乙酸+0.5mg.L-1萘乙酸;
(4)丛生芽诱导培养:将初诱导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分成直径0.5cm的小块后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5天后,每块可分化5~8个丛生芽;基本培养基配方:+1.0g.L-1活性炭+1.0g.L-1聚乙烯吡咯烷酮+2.0mg.L-1 6-卞氨基嘌呤+0.1mg.L-1噻苯隆+0.2mg.L-1萘乙酸;
(5)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将高度1.0cm以下丛生芽分割成带愈伤组织小块的单株后接种到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培养20天后,可产生5个以上丛生芽;基本培养基配方:+1.0g.L-1活性炭+1.0g.L-1聚乙烯吡咯烷酮+2.0mg.L-16-卞氨基嘌呤+0.5mg.L-1萘乙酸;
(6)生根诱导培养:将继代增殖形成的丛生芽分割成单株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天后开始产生根系;基本培养基配方:+500mg.L-1花宝1号+1.0g.L-1活性炭+1.2mg.L-1吲哚丁酸+0.1mg.L-1 6-卞氨基嘌呤;
(7)瓶苗移栽:将瓶苗进行炼苗培养;同时将基质处理后装入营养袋中;将炼苗后的瓶苗取出,洗净根系后置于有少量水分的磁盘中,将幼苗植入已消毒装袋的基质中,每袋1株;将植苗营养袋挨个放入泥底苗床中,然后浇透水,搭棚遮阴,完成幼苗移栽;
所述幼苗移栽包括以下技术:①基质处理:将蛭石+砂质黄壤按照体积比为1∶2混合的基质,用3000mg.L-1的多菌灵水溶液消毒处理后装入5cm×8cm的营养袋中;②将炼苗后的瓶苗取出,用水清洗净根系,置于有少量水分的磁盘中,将幼苗植入已消毒装袋的基质中,每袋1株;③将植苗营养袋挨个放入宽度1m,深度0.2cm的泥底苗床中,然后浇透水;在苗床上搭0.5m高小拱棚遮阴,上覆白色地膜和遮阴率50%遮阳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栝楼嫩叶的组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的第(7)步中,所述炼苗培养是:将生根培养30d,苗高5~8cm,根系5~10根瓶苗揭开瓶盖,每瓶加入15ml蒸馏水,带瓶移入遮荫率70%的大棚,在环境温度20℃~30℃的条件下炼苗培养10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生物研究所,未经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41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龟背竹种子组织培养基
- 下一篇:一种甘遂的快速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