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 Vc 含量的复合果蔬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4128.4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6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明勇;熊涛;关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52;A23L2/84;A23L33/00;A23L2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饮料产品 防腐剂 蔓越莓 刺梨 沙棘 复合果蔬汁饮料 复合果汁饮料 复合乳酸菌 益生菌发酵 常温保存 发酵风味 发酵饮料 香精色素 维生素C 保质期 富含 添加剂 均衡 饮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C含量高、风味独特、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且富含益生菌发酵产物的蔓越莓、刺梨、沙棘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制备的蔓越莓、刺梨、沙棘复合果汁饮料的优点在于:(1)饮料产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2)饮料产品酸甜可口、色泽均匀、香味浓郁,具有宜人的发酵风味;(3)产品的营养更加全面均衡;(4)饮料在无需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常温保存,保质期可长达3年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涉及一种高VC含量的复合果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蔓越莓是一种表皮和果肉都是鲜红色的小圆浆果,是北美的传统水果之一,其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花青素、类黄酮素等抗氧化物质及丰富果胶.能养颜美容、改善便秘.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及多余脂肪;现有的蔓越莓饮料加工方式多采用直接榨汁的方法,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析出且口感欠佳。
刺梨是我国特有的新兴果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四川等省区,其果实中VC含量是猕猴桃的5倍以上,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誉;但由于刺梨果汁中缺少酯类香味成分,故单独采用刺梨果汁加工的饮料香味偏淡。
沙棘分布于欧洲、亚洲寒温带地区,在中国分布区面积最大、种类最多。沙棘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其果实极具营养保健价值,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尤其富含维生素C,被称作“人类的第三水果”。同时沙棘果肉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生物碱类、甾醇类及肌醇、儿茶素等多种保健因子,具有消食健胃、止咳、清热生津、安神降压、解除疲劳、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延缓衰老之功效,被称为21世纪保健佳品。然而,单一的沙棘饮料风味和口感较差,酸涩味明显。
采用蔓越莓、刺梨、沙棘单一水果作为原料加工成饮料的报道很多,但单一原料制成的饮料口感酸涩、风味普遍欠佳,多需要添加香精、甜味剂、稳定剂等添加剂进行调配,长期饮用危害人体健康。且从营养和保健功能方面来讲,单一果汁营养不够全面均衡。本发明通过科学配伍及合理的工艺条件,制成一种酸甜可口、色泽均匀、香味浓郁且富含VC的蔓越莓、刺梨、沙棘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可满足普通人群对优质绿色果蔬制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C含量高、风味独特、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且富含益生菌发酵产物的蔓越莓、刺梨、沙棘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VC含量的复合果蔬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打浆破碎:将新鲜的蔓越莓、新鲜刺梨及新鲜沙棘去除不可食用部分后,按质量比1:1:1的比例混合打浆破碎,破碎过程中加入蔓越莓、刺梨、沙棘总重量2‰的异维C钠,制成复合原浆;
(2)酶处理:往原料浆里加入复合酶制剂和蒸馏水,加入量分别为原料浆质量的2.0%和230%,50℃下水浴振荡3h,所述复合酶制剂为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酯酶、葡萄糖氧化酶按质量比1:1:1组成,得酶处理复合果汁;
(3)配料及灭菌:往酶处理的复合果汁中入糖或代用糖调配均匀,加入量为酶处理复合果汁质量的9%,将复合果汁灭菌,灭菌温度为95~100℃,灭菌时间为15~30秒;
(4)接种及发酵:复合果汁灭菌后快速冷却至37℃,将优良发酵性能的复合乳酸菌剂接种于复合果汁中,接种量为103~106cfu/ml,37℃发酵3~5小时,然后加入特制的苹果多糖,加入量为复合果汁质量的6-8%,搅拌均匀,37℃下继续发酵3~5小时,pH值3.5~4.5结束发酵,得发酵物;
(5)罐装:将发酵完成后的果汁发酵液进行脱气处理,罐装封口,然后进行超高压灭菌,400~600MPa下,灭菌5-10分钟,即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41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