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4558.6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3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智;戚亚东;李皓;董宝军;喻智明;蔡乐乐;同航;邓宽海;施太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1/02 | 分类号: | E21B41/02;C09K8/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柱 防腐处理工艺 注入管柱 油气井 注气 防腐 注水 安全事故 防腐技术 井下管柱 注气管柱 工艺流程 处理剂 防护膜 穿孔 水气 除气 除氧 段塞 管壁 杀菌 断裂 腐蚀 预防 | ||
1.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注水前防腐工艺和注气前防腐工艺两个工序流程,注水前在管柱(5)内注入段塞A,注气前在管柱(5)内注入段塞B;
所述段塞A由腐蚀气体吸收剂(3)、杀菌除氧剂(2)和油溶性缓蚀剂(1)三部分组成;
所述段塞B由吸水剂(6)、杀菌除氧剂(2)和油溶性缓蚀剂(1)三部分组成;
所述注水前防腐工艺其流程为:先注入腐蚀气体吸收剂(3),然后注入杀菌除氧剂(2),接着注入油溶性缓蚀剂(1),最后再连续注水;
所述注气前防腐工艺其流程为:先加入吸水剂(6),然后注入杀菌除氧剂(2),接着注入油溶性缓蚀剂(1),最后再连续注气;
1)施工时注入腐蚀气体吸收剂(3)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a)计算:
T1=0.785×ρ1×K1×α1×D2×H×10-6 (a)
式中,T1为所需腐蚀气体吸收剂(3)的注入量,kg;K1腐蚀气体吸收剂(3)对腐蚀气体的吸收系数;D为管柱(5)的内径,mm;α1为腐蚀气体吸收剂(3)的耗损系数,取3.5~4;H为管柱(5)下入的深度,m;ρ1为腐蚀气体吸收剂(3)的密度,kg/m3;
2)施工时注入吸水剂(4)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b)计算:
T2=0.785×ρ2×K2×α2×[(D)2-(D-2σ1)2]×H×10-6 (b)
式中,T2为所需吸水剂(4)的注入量,kg;K2为吸水剂(4)对水的吸收系数;α2为吸水剂(4)的耗损系数,取3~3.5;D为管柱(5)的内径,mm;σ1为管柱(5)的管壁上水膜的厚度,mm;H为管柱(5)下入深度,m;ρ2为吸水剂(4)的密度,kg/m3;
3)施工时注入杀菌除氧剂(2)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c)计算:
T3=0.785×ρ3×K3×α3×D2×H×10-6 (c)
式中,T3为所需杀菌除氧剂(2)的注入量,kg;K3为杀菌除氧剂(2)的处理系数;α3为杀菌除氧剂(2)的耗损系数,取2.5~3;D为管柱(5)的内径,mm;H为管柱(5)下入深度,m;ρ3为吸水剂(4)的密度,kg/m3;
4)施工时注入油溶性缓蚀剂(1)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d)计算:
T4=0.785×ρ4×α4×[(D)2-(D-2σ2)2]×H×10-6 (d)
式中,T4为所需油溶性缓蚀剂(1)的注入量,kg;α4为油溶性缓蚀剂(1)的耗损系数,取3~3.5;D为管柱(5)的内径,mm;σ2为油溶性缓蚀剂(1)在管柱(5)的内壁形成膜的厚度,mm;H为管柱(5)下入深度,m;ρ4为油溶性缓蚀剂(1)的密度,kg/m3。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腐蚀气体吸收剂(3)由AEE(羟乙基乙二胺)和MDEA(N-甲基二乙醇胺)组成,其中AEE(羟乙基乙二胺)的质量百分比为60%~80%,MDEA(N-甲基二乙醇胺)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
所述的吸水剂(6)为100%三甘醇;
所述杀菌除氧剂(2)由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异抗坏血酸和乙醇组成,其中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为2%~4%,异抗坏血酸的质量百分比为3%~6%,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90%~95%;
所述的油溶性缓蚀剂(1)由油溶性咪唑啉和生物柴油组成,其中油溶性咪唑啉的质量百分比为0.3%~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45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井防垢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定向钻孔顺层抽采煤层群瓦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