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4558.6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3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智;戚亚东;李皓;董宝军;喻智明;蔡乐乐;同航;邓宽海;施太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1/02 | 分类号: | E21B41/02;C09K8/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柱 防腐处理工艺 注入管柱 油气井 注气 防腐 注水 安全事故 防腐技术 井下管柱 注气管柱 工艺流程 处理剂 防护膜 穿孔 水气 除气 除氧 段塞 管壁 杀菌 断裂 腐蚀 预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属于油气井管柱防腐技术领域。该工艺包括注水前防腐和注气前防腐两个工艺流程,通过在注水前和注气前注入处理剂,在管柱内形成段塞,从而起到除气和水、杀菌除氧以及在管壁上形成防护膜的效果。该工艺能够大大降低油气井注气管柱因水气接触而引起的管柱腐蚀穿孔和断裂风险,预防井下管柱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属于油气井管柱防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是一种在油气田采出气中都很常见的气体,近年来二氧化碳作为注入气运用也相当的广泛。当原油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时,这些二氧化碳可以使原油的体积膨胀,粘度进而下降,还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增加地层能量,溶于水后形成碳酸还可以起到酸化作用,这对低渗储层的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些腐蚀气体的广泛存在与运用,从而在注气过程中会产生油井管的管柱腐蚀问题。因此提出本发明来解决工程实际中气驱井注入管柱出现的腐蚀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油气井交替注气和水油井管的腐蚀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该工艺通过在注水前和气前注入处理剂,在管柱内形成段塞,从而起到除气和水、杀菌除氧以及在管壁上形成防护膜的效果,最终达到预防管柱腐蚀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水同注井注入管柱防腐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注水前防腐和注气前防腐两种工艺流程,分别在管柱内形成段塞;
所述注水前防腐工艺其流程为:先注入腐蚀气体吸收剂对管内的气体进行吸收,然后注入杀菌除氧剂对管内进行杀菌除氧,在管柱(5)中形成段塞A,接着注入油溶性缓蚀剂进行预膜,形成管柱中的段塞最后再连续注水;
所述注气前防腐工艺其流程为:先加入吸水剂对管内的水进行吸收,然后注入杀菌除氧剂对管内进行杀菌除氧,接着注入油溶性缓蚀剂进行预膜,在管柱(5)中形成段塞B,最后再连续注气;
1)施工时注入腐蚀气体吸收剂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a)计算:
T1=0.785×ρ1×K1×α1×D2×H×10-6 (a)
式中,T1为所需腐蚀气体吸收剂的注入量,kg;K1腐蚀气体吸收剂对腐蚀气体的吸收系数;D为管柱的内径,mm;α1为腐蚀气体吸收剂的耗损系数,取3.5~4;H为管柱下入的深度,m;ρ1为腐蚀气体吸收剂的密度,kg/m3;
2)施工时注入吸水剂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b)计算:
T2=0.785×ρ2×K2×α2×[(D)2-(D-2σ1)2]×H×10-6 (b)
式中,T2为所需吸水剂的注入量,kg;K2为吸水剂对水的吸收系数;α2为吸水剂的耗损系数,取3~3.5;D为管柱的内径,mm;σ1为管柱的管壁上水膜的厚度,mm;H为管柱下入深度,m;ρ2为吸水剂的密度,kg/m3;
3)施工时注入杀菌除氧剂的用量采用如下公式(c)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45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井防垢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定向钻孔顺层抽采煤层群瓦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