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渣/纤维素保鲜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1944.3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5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许云辉;宛晓春;王云霞;庞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99/00 | 分类号: | C08L99/00;C08L1/02;C08L71/02;C08K5/053;C08J5/1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渣 纤维素 保鲜膜 制备 抗氧化性能 商业化生产 生物降解性 食品保存期 离子液体 后固化 混合膜 碱溶胀 可食性 增塑剂 力学 成型 溶解 无毒 废弃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渣/纤维素保鲜膜的制备方法,是以废弃茶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离子液体共溶解茶渣和碱溶胀纤维素,再加入可食性增塑剂获得混合膜液,涂布后固化成型,得到茶渣/纤维素保鲜膜。本发明制备的茶渣/纤维素保鲜膜安全无毒、生物降解性好、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和抗氧化性能,能延长食品保存期。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渣/纤维素保鲜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包装材料及食品保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世界每年因食品腐败而造成的浪费是惊人的,据统计,每年腐烂弃用的食品已超过联合国救助贫困国家的食品总和,因此,为延长食品保鲜期,以食品保鲜为目的的保鲜技术及包装材料受到人们日益重视。保鲜膜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一类保鲜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适度的透氧性和透湿度,可以调节食品周围的氧气含量和水分含量,阻隔空气中的微生物、灰尘等,从而延长食物的保鲜期(Shih C M,Shieh Y T,Twu Y K.Prepar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e/chitosan blend films.Carbohydrate Polymers,2009,78(2):169-174)。
目前市场上大量使用的保鲜材料主要是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高分子塑料薄膜,这些塑料保鲜膜的原料来源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材料本身难以降解,对环境产生严重的“白色污染”。此外,在微波、冰箱、烘烤等介质条件下,塑料薄膜会有化学变化,其内的有害物质向食品中渗透,随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Liu C X,Bai R B.Preparation of chitosan/cellulose acetate blend hollowfibers for adsorptive performance.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5,267:68-77)。有效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类资源是解决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多糖和脂肪酸等生物质材料能够通过自身基团或是外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具备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膜材料,因此,使用生物质开发持久保鲜、安全卫生、高效抗菌、防腐防臭、性质稳定及生物降解性好的新型绿色包装膜材料已成为现代包装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2012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235.3万公顷,茶叶产量178.9万吨,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中国在速溶茶、茶饮料、茶多酚等深加工生产和茶园粗老叶修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茶渣废弃物,每年产生的茶渣达到1.6亿公斤。茶渣废弃物处理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大量茶渣的随意丢弃不仅引起环境污染,而且造成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如何开发利用茶渣资源,使其变废为宝,已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与此同时,废弃的茶渣中残留较多的有效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咖啡碱和脂类物质等,茶渣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邹盛勤.茶叶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中国茶叶加工,2004,3:35-37;Ustundag O G,Ersan S,Ozcan E,et al.Black tea processing waste asa source of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phenolic compounds.European Food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16,242(9):1523-1532),仍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是获取绿色包装膜材料的理想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1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榆木木屑的环保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光滚塑船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