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外检测食品中过敏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4457.2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5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车会莲;蒲瑞熙丽亚·莉安头;杨帅;张亚妮;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3;G01L5/04;G01L5/103;G01L5/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检测 食品 过敏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检测食品中过敏原的方法。通过豚鼠的周龄、性别、过敏原浓度和检测时间四个方面考虑,以豚鼠回肠为研究对象,利用张力换能器结合生理信号记录仪检测豚鼠回肠接受过敏原刺激后收缩张力,表明豚鼠回肠接受致敏原刺激后反映的生理信号值可评价食品中过敏原的致敏性。本发明方法检测成本低,可重复使用,能够准确反映过敏原致敏能力,可用于评价食品原料的致敏性,降低了食物过敏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体外检测食品中过敏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物过敏是过敏性疾病的一种,可能成为某些严重过敏性并发症的诱因。据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过敏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达国家每年有3%~4%的成年人发生食物过敏,儿童及婴幼儿的发病率为5%。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同样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已受到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食物过敏在相当程度上侵扰着过敏人群健康,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已成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食品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食物过敏已被视为重要的公共营养卫生问题,并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
食物过敏多为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哮喘、腹泻、消化性溃疡、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不同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迄今为止,食物过敏最有效的途径是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但由于食品组分的多样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交叉反应增加了食品存在过敏原的可能性,食物过敏患者必须倍加小心,才能免受其害。因此建立快速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十分必要。
一般地,食物过敏原的检测分为在体检测、动物实验和体外检测。在体检测方法主要是皮肤试验,往往需皮内同时注射30-50种抗原,根据皮试的风团和红斑反应推测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量,进而推测患者是否对某过敏原过敏,这种方法虽简便、易操作、成本低,但特异性不高,易产生局部痛感,且潜在危险较大,皮肤试验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而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而且这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有时与免疫化学分析方法不一致,常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食物过敏原的体外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化学试验(如IgE抑制试验、免疫印迹试验)、介质释放试验(组胺释放率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检测)等。免疫化学试验是目前体外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过敏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含量进行过敏诊断。该方法只需过敏患者少许血清即可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不受药物影响,且对被检测者无危险,但基于人体特异性IgE的免疫试验的结果易受相同特异性IgG的影响,而且常与皮肤试验获得的数据不一致。
目前尚缺乏一种快速体外检测食品中过敏原的方法,目前的检测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BALB/c小鼠、BN大鼠模型等评价方法耗时极长,成本高,对实验室硬件设施要求高,不适宜作为普遍检测过敏原的方法。
豚鼠(学名:Cavia porcellus)属于啮齿目豚鼠科,对各种刺激具有较高的反应,易引起过敏反应。回肠位于哺乳动物的小肠中十二指肠和空肠后方的部分,其后接续大肠;一侧缘连以肠系膜,另一侧缘有回肠进入盲肠的部位。当受到外源刺激时,会引起体内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张力换能器是一种可精密测量多种微弱生物电信号的重要器件,利用半导体应变片作为力-电转换器件,精确测量微量张力变化,将力学量线性转化成电能输出,信号值越高说明接受刺激后反应越强烈,适用于科研、药检,精度高、灵敏度高,动态效应好,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生理信号仪是将各种电信号(包括其他非电信号通过换能器转换来的电信号)用描笔记录或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的一种仪器,可记录动物的心电、血压、胃肠平滑肌、骨骼肌、心肌收缩等电信号或其他生理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检测食品中过敏原的方法,以解决现有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反映过敏原致敏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4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