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器导针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3112.3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1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印斌;吴亮成;冯莉;孙书婷;田斌;杨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南铭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08 | 分类号: | H01G9/008;H01G13/0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状头部 镀锡铜包钢线 铝线 过渡部位 焊点 电容器导针 弧形结构 刺破 横向中心线 圆弧形端面 圆台形结构 不良现象 冲压成型 焊接连接 容器装配 前端面 橡胶塞 外露 折弯 制造 断裂 损伤 橡胶 | ||
1.一种电容器导针,分别为正极导针和负极导针,所述正极导针比负极导针长5-8mm,所述正极导针和负极导针的结构相同,且均由铝线和镀锡铜包钢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线中一部分冲压成型,形成扁状头部,且厚度为0.2-0.3mm,另一部分为圆柱体,且直径为1.0-2.5mm,且圆柱体位于扁状头部的横向中心线上,所述扁状头部与圆柱体之间形成过渡部位,所述过渡部位呈方R状,且长度为1.0-1.3mm,最大宽度为1.0-1.5mm;所述扁状头部为弧形结构;所述镀锡铜包钢线与铝线的圆柱体焊接连接,且两者之间的焊点呈圆台形结构;所述镀锡铜包钢线的前端面为圆弧形端面,且半径为镀锡铜包钢线直径的二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状头部的前端面的半径为扁状头部宽度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点的长度为0.5-0.8mm,且焊点的外径小于等于铝线直径。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导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经过冲压成型、去除锐角、焊接和电化去毛刺,具体步骤如下:
冲压成型:铝线中的一部分冲压成型,形成扁状头部,且厚度为0.2-0.3mm,另一部分未冲压,为圆柱体,且直径为1.0-2.5mm,且圆柱体位于扁状头部11的横向中心线上,扁状头部与圆柱体之间形成过渡部位,过渡部位呈方R状,且长度为1.0-1.3mm,最大宽度为1.0-1.5mm;
去除锐角:对扁状头部采用三刀模具去除两端尖角,成弧形结构,防止尖角刺破内部极箔,具体的,三刀模具在冲压时,对多条挤压出的边缘废料进行同时切断,形成弧形结构;
焊接:镀锡铜包钢线与铝线焊接时,局部采用瞬间释放惰性气体,释放时间提前在焊接前0.5S,焊接后延时0.3S关闭,焊接时间为0.25-0.4S,焊接温度为30-50℃,其焊点的长度为0.5-0.8mm,且焊点的外径小于等于铝线1直径,由于在惰性气体环境下焊接,能够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有效控制焊点飞溅和不规则现象,减少焊点内部瞬间高温焊接时产生气孔;
电化去毛刺:焊接完成后,镀锡铜包钢线的前端面会产生毛刺,电容器导针连接电源发生器,并对镀锡铜包钢线的前端面进行两次放电,且第一次放电电压为400V,时间为0.2S,第二次放电电压为200V,时间为0.1S,最终形成圆弧形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南铭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南铭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31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