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荞香型豆腐干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3731.2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4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邹强;赵江林;邹亮;万燕;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1/45 | 分类号: | A23L11/45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丽 |
地址: | 61010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型 豆腐干 加工 方法 | ||
1.一种荞香型豆腐干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将苦荞麦处理得到苦荞预糊化淀粉后,再加入大豆蛋白粉配制大豆蛋白混合膏,然后将经酶促反应后的大豆蛋白混合膏进行切片、卤煮、拌料、装袋、杀菌处理,即得荞香型豆腐干产品;
所述苦荞麦处理的具体工艺步骤包括:
A 浸泡:用清水将带壳的苦荞麦漂洗干净,并浸泡5~6小时;
B 脱壳:采用脱壳机将步骤A经浸泡后的苦荞麦击开,使麦壳与麦仁完全分离,除去麦壳,保留表面带苦荞麸皮的苦荞仁;
C 炒制:将步骤B脱壳后的苦荞仁,先于30~40℃的温度下翻炒5~8小时,再将温度升高至90~100℃翻炒1~3小时,待苦荞仁炒制呈黄褐色,略有膨胀时,取出,冷却至室温;
D 磨粉:采用电动钢磨机将步骤C炒制放冷后的苦荞仁磨成0.02~0.1厘米的粗粉;
E 提取:将步骤D的苦荞仁粗粉按重量比为1︰10的比例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在60~70℃的温度下提取3~4小时,在提取过程中,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搅拌,静置澄清后,取上清液得到苦荞提取液,粉渣经脱水处理后得到苦荞淀粉滤饼;
所述苦荞预糊化淀粉按如下工艺制备得到:将步骤E的苦荞淀粉滤饼按1︰3~1︰4的重量比例与水混合均匀,得到苦荞淀粉乳后,将耐高温α-淀粉酶按100~120U/mL加入到苦荞淀粉乳中,在85~90℃酶解30~40分钟,然后将酶解后的苦荞淀粉乳置于高压灭菌锅内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待冷却至4℃并静置18~24小时后,再将灭菌后的苦荞淀粉乳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0~70℃下干燥10~15小时,得到苦荞预糊化淀粉;
所述大豆蛋白混合膏的配制方法是:将大豆蛋白粉,苦荞预糊化淀粉,步骤E中的苦荞提取液,转谷氨酰胺酶,食品胶体混合均匀,然后在高速斩拌机中斩拌20~30分钟,得到大豆蛋白混合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荞香型豆腐干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灭菌处理为在120℃下,处理3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荞香型豆腐干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处理为采用高速沉降式离心机在3000~4000转/分钟下,离心30~5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荞香型豆腐干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蛋白混合膏的原料配比如下:大豆蛋白粉20~30g、苦荞预糊化淀粉10~15g、苦荞提取液50~65g、转谷氨酰胺酶3~5g、食品胶体0.1~0.3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荞香型豆腐干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促反应即大豆蛋白混合膏的成型,具体方法是:将大豆蛋白混合膏注入磨具中,压实,在4~8℃下,酶促反应15~24小时后,取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荞香型豆腐干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炒制采用电加热自动搅拌炒锅;首先温度控制在30~40℃,搅拌转速控制在20~30转/每分钟,炒制5~8小时,然后将温度和转速分别提高至90~100℃和40~45转/每分钟,炒制1~3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荞香型豆腐干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脱水处理是:采用三足离心机,在100~200转/每分钟下,将粉渣脱水20~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37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