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5155.5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5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安市创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3/00;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剂 环氧胶粘剂 加热搅拌 制备 端羧基丁腈橡胶 超声波分散 初步混合 环氧基体 氢氧化铝 三苯基膦 散热效果 散热效率 粘贴基材 氮化硼 导热剂 后冷却 通氮气 悬浮液 氧化锌 预成型 重量份 树脂 粘合 称取 放入 改性 硅粉 加热 冷却 保证 | ||
1.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S1.环氧胶粘剂初步混合:依次按重量份称取环氧基体树脂50-60份、改性端羧基丁腈橡胶40-50份、三苯基膦20-30份,在通氮气的环境下加热搅拌混合,加热温度为120-140℃,加热搅拌时间为1-1.5h;
S2.环氧胶粘剂的预成型:将S1所制得的悬浮液用超声波分散50-60min后冷却,放入室温下自然冷却,冷却时间1-2h;
S3.环氧胶粘剂预的成型:将S2所制得的悬浮液在室温下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洗涤后通过抽滤机进行抽滤处理,滤纸上方所得的粘状物质即为环氧胶粘剂;
S4.散热介质的混合:依次按重量份称取氧化锌25-30份、氮化硼25-30份、硅粉20-25份、氢氧化铝10-15份,在通氮环境下用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制得混合液;
S5.散热介质的合成:将S3所制得的环氧胶粘剂加入至混合液内,在室温下机械强力搅拌0.5-1h;
S6.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合成:再依次加入铂金催化剂、固化剂,再强力搅拌1-1.5h,搅拌完成后再通过超声波分散0.5-1h,充分混合完毕,真空脱出溶剂和气泡,最后固化形成粘合剂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端羧基丁腈橡胶由端羧基丁腈橡胶、环氧树脂E51、环氧树脂E44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铂金催化剂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纳米材料50-60份、溶剂80-100份、铂金络合物20-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为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硅,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锌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醇、正丁醇、异丁醇、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环己酮、甲苯、二甲苯、六甲基二硅氧烷或六甲基二硅氮烷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锌、氮化硼、硅粉、氢氧化铝的粒径均为0.1-1μ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硅,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为10~1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环氧胶粘剂的初步混合步骤为:
(1)、按重量份依次往混合容器内放入三苯基膦、改性端羧基丁腈橡胶,首先通过机械搅拌10-15min;
(2)、搅拌完成后升温并通入氮气5-10min,最后再倒入环氧基体树脂,搅拌1-1.5h后制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子元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悬浮液通过超声波分散,所述超声波分散所用的频率为50~100KHz。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制得的电子元件粘合剂用于制作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安市创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安市创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515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