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0475.X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6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润琳;叶绮涵;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52;A23L2/60;A23L2/62;A23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智英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聚糖 多肽 抗疲劳饮料 复合液 复合 辣木籽 鹰嘴豆 羽扇豆 檀香 橡子 制备 时间保持 消除疲劳 原料制备 重量份 保健食品 上火 酶解 水中 疲劳 体力 | ||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主要成分为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液;所述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液主要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备而成:檀香籽15~40、苦槠籽10~30、橡子10~30、辣木籽5~30、羽扇豆5~30、鹰嘴豆5~20。所述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液是将檀香籽、苦槠籽、橡子、辣木籽、羽扇豆和鹰嘴豆在水中通过酶解成多肽和低聚糖得到。本发明的复合抗疲劳饮料不上火,快速消除疲劳,又可长时间保持体力不疲劳,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疲劳临床表现为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抑郁等症状。其发生主要由于能源物质耗竭、代谢紊乱、体内环境失调等。药物只针对症状,难以根治,且长期服用药物对人体有害,而天然食物无毒副作用,利用食物消除疲劳更为合理。
中医认为疲劳是由于劳倦伤气,导致气虚血行不畅,故宜调补气血。补益类中药具有消除疲劳,恢复身体机能的作用。但是补益类中药多有助阳温火作用,长期使用易阳亢上火,不适合年青人体质。
保健饮料多采用药食同源的中药,长期食用无毒副作用,且因浓度低、口感好,是消除疲劳的最佳选择。目前已有一些抗疲劳饮料的市场产品,但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主要成分为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液;所述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液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备而成:檀香籽15~40、苦槠籽10~30、橡子10~30、辣木籽5~30、羽扇豆5~30、鹰嘴豆5~20。
所述复合液中原料总量与水的重量比为1:(20~50)。
所述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液是将檀香籽、苦槠籽、橡子、辣木籽、羽扇豆和鹰嘴豆在水中通过酶解成多肽和低聚糖得到。
所述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还包括调味剂和/或稳定剂。
所述调味剂为柠檬酸、果糖、甜菊糖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海藻酸钠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水中,采用酶制剂1酶解原料,灭酶,过滤,得到滤液;
(2)将步骤(1)的滤液与酶制剂2混合,酶解,灭酶,超滤,得到含低聚糖和多肽的滤液;
(3)将步骤(2)中含低聚糖和多肽的滤液与调味剂、稳定剂混合,高压均质,灭菌,获得多肽和低聚糖复合抗疲劳饮料。
酶制剂1为蛋白酶,此时酶制剂2为淀粉酶、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酶制剂1为淀粉酶、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的一种或几种,此时酶制剂2为蛋白酶;
所述蛋白酶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的一种或几种。
当采用蛋白酶进行酶解时,酶解的条件为:酶解的温度为37~55℃,酶解的时间为1~12h。酶解时,pH为各蛋白酶适宜的pH。
当采用淀粉酶、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的一种或几种进行酶解时,酶解条件为:酶解的温度为40~60℃,酶解的时间为1~12h。酶解时,pH为各酶适宜的p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04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