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Si掺杂沥青基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4870.5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5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军;杜力;李轩科;袁观明;丛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15 | 分类号: | D01F9/15;D01F9/155;D01F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 掺杂 沥青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B‑Si掺杂沥青基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按含硼有机前驱体∶含硅有机前驱体∶沥青的质量比为1∶(1~5)∶(14~18)配料,再将混合后得到的沥青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反应釜中于惰性气氛和搅拌条件下升温至200~400°C,保温,自然冷却;然后置于熔融纺丝装置的熔筒中,在惰性气氛和280~380°C条件下保温,再于260~360°C和0.2~0.8MPa条件下纺丝,置于预氧化炉中在180~280°C条件下保温;最后在炭化炉中于惰性气氛下升温至500~1600°C,保温1~2h,制得B‑Si掺杂沥青基炭纤维。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无需特殊设备和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所制备的B‑Si掺杂沥青基炭纤维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沥青基炭纤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Si掺杂沥青基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通用级沥青基炭纤维因工艺简单、来源广泛和成本低的优点在工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常用作高温隔热材料、刹车系统、水泥的增强体、电容器、水体净化等,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贺福. 碳纤维及其应用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但炭纤维在高于400°C的有氧环境中就开始氧化,持续氧化会导致力学性能显著下降,限制其使用寿命和应用环境。因此,炭纤维的抗氧化研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表面改性能增强炭纤维表面性能,从而能在极端环境(高温、高电离辐射等)中应用。抗氧化陶瓷涂层是改性炭纤维表面性能的一个关键技术。然而,由于大多数陶瓷涂层与炭纤维基体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涂层开裂剥落,不能有效地抑制氧化从而使涂层失效(Tkachenko L A, Shaulov A Y, Berlin A A. High-temperature protectivecoatings for carbon fibers[J]. Inorganic Materials, 2012, 48(3):213-221.)。
采用基体改性的方法,即在沥青原料中引入陶瓷前驱体,经过熔融纺丝制备掺杂沥青基炭纤维能避免出现这一问题。S.Lu等采用石油沥青与聚二甲基硅烷反应制备出Si含量26%wt%纺丝前驱体,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和1200°C热处理制备出C-Si合金纤维,在1200°C有氧环境中暴露一段时间,纤维表面形成的SiO2玻璃膜能有效提高纤维抗氧化性能(Lu S,Rand B, Bartle K D, et al. NOVEL OXIDATION RESISTANT CARBON SILICON ALLOYFIBRES[J]. Carbon, 1997, 35(10–11):1485-1493.)。Kaikai Ge等通过SiCN和SiBCN陶瓷前驱体与聚丙烯腈混合,经过静电纺丝制备掺杂纳米炭纤维,SiBCN掺杂提高了炭纤维在500°C空气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Ge K, Ye L, Han W, et al. Si(B)CN-doped carbonnanofibers with excellent oxidation resistance[J]. Materials Letters, 2013,112(1):124-128.)。
现有技术虽有各自优点,但均存在成本高、工艺复杂、需要特殊设备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和不需特殊设备的B-Si掺杂沥青基炭纤维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B-Si掺杂沥青基炭纤维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一、按含硼有机前驱体∶含硅有机前驱体∶沥青的质量比为1∶(1~5)∶(14~18),将所述含硼有机前驱体、所述含硅有机前驱体和所述沥青混合,得到沥青混合物。
所述含硼有机前驱体的B含量为0.5~5wt%,含硼有机前驱体为聚硼氮烷和聚硼硅氮烷中的一种;所述含硅有机前驱体的Si含量为10~40wt%,含硅有机前驱体为聚碳硅烷、聚二甲基硅烷和聚硼硅氮烷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4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氧化镍管套线结构纳米纤维的方法
- 下一篇:多孔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