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0640.X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蒋林煜;王舒东;方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66;C02F1/62;C02F1/52;C02F5/06;C02F5/02;C02F11/12;C02F11/122;C02F1/44;C02F1/469;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回收 利用 电厂 脱硫 废水 排放 处理 工艺 装置 | ||
1.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三联箱预处理:将废水泵入中和箱,在中和箱内添加Ca(OH)2,将废水pH调整到7~9,然后溢流进入反应箱,在反应箱内加入有机硫沉淀重金属离子,反应箱溢流至絮凝箱,在絮凝箱内加入絮凝剂,然后流入澄清池,将沉淀分离出来得到澄清液;
(2)双碱法除硬:于反应池内将澄清液与质量浓度为1.8-2.3%的石灰反应,后以混凝液状态与质量浓度为2.0-2.5%的纯碱反应,后以混凝液状态进入浓缩水箱,浓缩水箱定期外排污泥到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后进入板框压滤机压滤处理成泥饼,进一步去除脱硫废水中的二价及三价结垢离子;
(3)管式UF超滤:浓缩水箱产水通过提升泵进入管式UF膜组件,过滤混凝后的悬浮物,分离澄清得超滤产水,超滤浓水回流至浓缩水箱;
(4)纳滤:超滤产水回调为酸性后用纳滤膜组件进行分盐,纳滤膜截留二价盐和TOC,透过氯化钠,得到含单价氯化钠盐为主的产水并进入RO膜组件处理,浓水返回步骤(2)的反应池;
(5)反渗透:用RO膜组件对纳滤产水进行进一步浓缩,RO产水排放或回用;
(6)酸碱回收:RO浓水通过双极膜电渗析系统,得到氢氧化钠和盐酸,制备的氢氧化钠用于步骤(2)中双碱法除硬,所得盐酸用于进纳滤膜组件前回调p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有机硫采用TMT-15水处理剂,絮凝剂采用FeClSO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石灰和纯碱的加药量根据废水进入管式UF膜组件的水质中Ca2+控制在450-650mg/L, Mg2+ 控制在200-600mg/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管式UF膜组件截留分子量为10-25万Dalton,运行压力为1-6bar,管式UF膜组件流道直径为6-1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超滤产水进入纳滤膜组件前用双极膜电渗析系统产出的酸进行回调pH,使之保持微酸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组件为卷式结构,耐受压力为0-75bar,截留分子量为100-400Dalton。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纳滤产水经过增压泵增压后的料液进入在线增压泵,进一步增压后进入RO膜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RO膜组件采用耐高压的碟管式反渗透膜组件DTRO、MTRO或STRO,RO膜组件运行压力为40-120bar。
9.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资源回收利用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联箱、澄清池、反应池、浓缩水箱、污泥浓缩池、板框压滤机、管式UF膜组件、纳滤膜组件、RO膜组件和双极膜电渗析系统;其中三联箱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箱、反应箱及絮凝箱,所述絮凝箱接澄清池、澄清池接反应池,反应池接浓缩水箱,浓缩水箱污泥出口接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出口接板框压滤机,浓缩水箱产水通过提升泵接管式UF膜组件,管式UF膜组件产水接纳滤膜组件,管式UF膜组件浓水接浓缩水箱,纳滤膜组件产水接RO膜组件,纳滤膜组件浓水接反应池,RO膜组件产水接外排管,RO膜组件浓水接双极膜电渗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06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