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0714.X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5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谢朝钢;魏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5/06 | 分类号: | C10G5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郑永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裂解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加氢循环油与催化裂解原料送入催化裂解反应器中与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并进行催化裂解反应,得到待生催化剂和反应油气;其中,所述加氢循环油的馏程在190‑230℃范围内;将所得待生催化剂送入再生器进行烧焦再生后作为所述催化裂解催化剂返回所述催化裂解反应器中;将所得反应油气进行分离,得到低碳烯烃、裂解汽油、裂解循环油和裂解油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多产乙烯、丙烯和轻芳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解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低碳烯烃如乙烯、丙烯等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乙烯是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通过乙烯聚合、与苯的烷基化以及与水、氧、卤素的加成反应,可以得到一系列极有价值的衍生物。世界范围内乙烯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丙烯是聚丙烯、丙烯氰等产品的合成单体。随着聚丙烯等衍生物需求的迅速增长,对丙烯的需求也在逐年剧增。与蒸汽裂解工艺相比,催化裂解工艺具有反应温度低,装置能耗小、可连续再生、原料适应性强,产品结构可以实现灵活调变等优势。
美国专利US4980053公开了一种制取低碳烯烃的烃类转化方法,原料为不同沸程的石油馏分、渣油或原油,在流化床或移动床反应器内使用固体酸催化剂,在温度500-650℃,压力0.15-0.3MPa、重时空速0.2-2.0h-1、剂油比2-12的条件下进行催化转化反应,反应后的催化剂烧焦再生后返回反应器内循环使用。该方法丙烯和丁烯的总产率到40%左右,其中丙烯产率高达26.34%。
中国专利CN100487080A公开了一种生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化工型炼油方法。原料油与经再生的催化裂解催化剂、水蒸汽在催化裂解反应器内接触,在温度500-700℃、压力0.15-0.4MPa、催化裂解催化剂与原料油的重量比5-50、水蒸汽与原料油的重量比0.05-0.6的条件下反应,分离待生催化剂和反应油气,待生催化剂经再生后返回反应器;分离反应油气得到目的产物低碳烯烃。该方法从重质原料最大限度地生产丙烯、乙烯等低碳烯烃,其中丙烯的产率超过30w%,同时联产甲苯与二甲苯。
中国专利CN103627434A公开了一种加氢处理组合生产丙烯的催化裂化方法。重质原料在第一提升管反应器反应,回炼的裂化重油加氢处理后在与轻质油接触在第二提升管反应器内反应。该方法用于重油催化裂化,重油转化率和丙烯产率高,干气和焦炭产率低。
随着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催化裂解原料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也逐渐增加。加氢处理已成为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常规原料相比,加氢处理油中带有的环烷基芳烃含量增加,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供氢作用,会降低轻质原料的低碳烯烃的产率。
轻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简称BTX)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产量和规模仅次于乙烯和丙烯,其衍生物广泛用于生产化纤、塑料和橡胶等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轻芳烃生产主要来自于催化重整,由于重整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贵金属,因此必须对原料进行严格控制的预处理,此外,重整催化剂的移动、再生流程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裂解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多产乙烯、丙烯和轻芳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裂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加氢循环油与催化裂解原料送入催化裂解反应器中与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并进行催化裂解反应,得到待生催化剂和反应油气;其中,所述加氢循环油的馏程在190-230℃范围内;
将所得待生催化剂送入再生器进行烧焦再生后作为所述催化裂解催化剂返回所述催化裂解反应器中;
将所得反应油气进行分离,得到低碳烯烃、裂解汽油、裂解循环油和裂解油浆。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得裂解循环油与加氢催化剂接触并进行加氢处理,所得馏程在190-230℃范围内的加氢产物作为所述加氢循环油送入所述催化裂解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0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离子液体的短流程分离系统
- 下一篇:油田烃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