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3342.6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4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轩科;郭建光;徐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C3/00 | 分类号: | C10C3/00;C10C3/02;C10C3/04;C10C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吝秀梅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沥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以催化裂解油浆为原料,以催化合成萘齐聚沥青作为共炭化剂和供氢试剂,在380~450℃的温度条件下,0.5~6MPa的压力下进行共炭化加压聚合反应3~12h,然后卸至常压得共炭化聚合沥青;再将共炭化聚合沥青在常压及370~440℃的温度条件下以3~10L/(min·Kg)的气量进行氮气鼓泡吹扫1~20h,待反应结束降至室温即可得优质可纺中间相沥青;以此中间相沥青为原料经熔融纺丝可以实现500孔5000m以上的连续纺制。本发明具有工艺及装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所制备的中间相沥青软化点较低、可纺性好、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沥青基炭纤维纺丝用原料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间相沥青是制备高性能沥青炭纤维、针状焦及C/C复合材料等高级炭材料的优良前驱体。作为高性能炭质前驱体一般要求中间相沥青具有杂原子少、灰分低、芳香度高、缩合度低以及整齐的分子排列、高的碳收率、较好的流动性等特点。而对于用于制备高性能沥青基炭纤维的前驱体中间相沥青对其流变性能及纯度具有更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中间相沥青分子结构中的短烷基支链和环烷结构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中间相沥青的可溶性,改善其流变性能,从而具有更好的可纺性。
催化裂解油浆是制备油系中间相沥青的一种常用原料,其单独进行热聚合制备中间相沥青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以及烷基支链的脱除,沥青中H/C摩尔比大幅度降低,使得制备的中间相沥青软化点相对较高、因此在以催化裂解油浆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加氢处理,主要途径包括高压加氢处理和试剂加氢两类。Mochida等以催化裂解油浆沥青为原料,通过加压聚合和真空吹扫两步工艺制备了100%中间相沥青,并在较高温度进行了纺丝。查庆芳等以催化裂解油浆富芳烃组分为原料,通过溶剂切割和热聚合工艺制备了可纺中间相沥青。中国专利CN106544758A以催化油浆为原料经高压加氢预处理及两步缩聚分级炭化得到中间相产品后,经熔融纺丝制备得到高模量沥青基碳纤维。中国专利CN105238430A通过加氢异构和热缩聚两步工艺制备了具有较低软化点的高品质中间相沥青。总的来说,单独的热缩聚法制备的中间相沥青H/C较低,软化点高,纺丝条件较为苛刻。而溶剂切割和加氢-热聚合工艺虽然能制备得到较低软化点中间相沥青,但这些制备工艺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目前常用的共炭化试剂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萘、四氢萘、十氢萘等纯物质,此类共炭化试剂加氢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中间相软化点,但会明显降低中间相沥青收率,同时共炭化剂的用量较大,加氢反应压力较高,存在共炭化试剂脱出困难等问题。另一类共炭化试剂为组分较为复杂的石油工业副产物,I.Mochida以催化裂化油浆和减压渣油为原料通过共炭化工艺制备出针状焦。李学军等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与乙烯焦油的共炭化行为并制备广域流线型中间相,进而可制备出针状焦。中国石油大学王亮以催化裂化油浆和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在常压下进行共炭化制备得到中间相沥青并制备针状焦。综上所述的减压渣油、乙烯焦油和煤焦油由于其自身成分复杂,虽然通过共炭化工艺能有效改善催化裂化油浆中间相沥青的光学特性和焦化性能,但难以制备纺丝中间相沥青。而萘齐聚沥青作为一种催化聚合沥青,相比其他共炭化剂其分子结构相对可控,同时萘齐聚沥青中可转移氢的存在,能够改变催化裂化油浆的液相炭化反应速率和中间相的结构组成;共炭化反应过程中萘齐聚沥青中的可转移氢对催化裂化油浆进行加氢还原形成氢化芳烃以及环烷结构,从而能有效提高中间相沥青H/C摩尔比、降低中间相沥青软化点,改善中间相沥青的可溶性和流变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的以催化裂解油浆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方法存在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中间相沥青软化点较高、纺丝不稳定等问题,旨在开发一种以催化裂解油浆为主要原料,萘齐聚沥青为辅料制备优质可纺中间相沥青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共炭化聚合工艺、热聚合工艺以及两种共炭化原料不同配比实现所制备的中间相沥青软化点较低、H/C摩尔比较高,可连续熔融纺丝达5000米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3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炼焦煤干燥过程中煤质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的一锅法液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