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半导体鳍部粗糙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4848.9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0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曾绍海;左青云;李铭;黄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66 | 分类号: | H01L21/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75 | 代理人: | 吴世华;陈慧弘 |
地址: | 20121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半导体 粗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半导体鳍部粗糙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1:提供一表面形成有半导体鳍部的衬底;步骤S02:将一金属电极放置在半导体鳍部的一侧;步骤S03:将半导体鳍部接地,并对金属电极施加一定电压;步骤S04:记录金属电极处于半导体鳍部侧壁不同位置时产生的电场力,以根据电场力的大小来测量半导体鳍部侧壁不同位置的粗糙度。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可解决其他测量仪器无法有效测量半导体鳍部侧壁粗糙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测量半导体鳍部粗糙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工艺节点遵循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不断减小。为了适应工艺节点的减小,不得不不断缩短MOSFET场效应管的沟道长度。沟道长度的缩短具有增加芯片的管芯密度,增加MOSFET场效应管的开关速度等好处。但随着器件沟道长度的缩短,器件的特征尺寸(CD:criticalDimension)也相应地下降,这很容易使得亚阈值漏电,即容易发生所谓的短沟道效应(SCE:short-channel effects)。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器件尺寸按比例缩小的要求,半导体工艺逐渐开始从平面MOSFET晶体管向具有更高效的三维立体式晶体管过渡,如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然而,当前业界在形成FinFET的鳍部(Fin)时,为了得到垂直的鳍部,都是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Reactive Ion Etching)的刻蚀工艺。这种蚀刻的原理是,当在平板电极之间施加10~100MHz的高频电压(RF,radio frequency)时会产生数百微米厚的离子层(ion sheath),离子高速撞击试样而完成化学反应蚀刻。这就导致了在形成FinFET的鳍部时,鳍部的表面粗糙度不一样(有0.1nm到1nm之间的粗糙度差异)。半导体鳍部表面的粗糙度过高,会使得过渡层栅介质层产生缺陷,形成电荷捕获陷阱,进而影响器件性能。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在线测量FinFET鳍部表面的粗糙度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目前半导体制造技术中,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多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icforce microscope)来定量测量表面粗糙度,其原理是利用针尖和原子间的作用力来表征形貌。但是这种方法在测量表面粗糙度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一:由于鳍部是垂直的,鳍部侧壁的凹凸(粗糙度)探针无法触及,所以也就达不到测量粗糙度的效果;第二,由于鳍部和鳍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而探针本身不能无限制地细化,也就不能伸到鳍部侧壁,这也同样起不到测量粗糙度的效果。
黄如等在申请号为201310187691.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揭示了一种测量FinFET器件侧墙表面粗糙度的方法,通过在Fin一侧插入光纤探头,然后发射入射光,收集散射的光束,将光束转化为电信号输出,根据该信号计算得到表面粗糙度。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的致命缺点是,其入射光的光斑太大。目前,光斑直径最小也有2nm,这对表面粗糙度在1nm以下的Fin来说,只能测量一块区域的值,其输出的信号也是一块区域内的平均值,根本无法真正意义上测量出真实的Fin侧壁的粗糙度。
针对这些问题,急需提出一种可以在线测量鳍部(Fin)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测量半导体鳍部粗糙度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测量半导体鳍部粗糙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一表面形成有半导体鳍部的衬底;
步骤S02:将一金属电极放置在半导体鳍部的一侧;
步骤S03:将半导体鳍部接地,并对金属电极施加一定电压;
步骤S04:记录金属电极处于半导体鳍部侧壁不同位置时产生的电场力,以根据电场力的大小来测量半导体鳍部侧壁不同位置的粗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8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