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栓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7166.3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3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冈部修吾;山形俊树;神原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成哲;郭成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闭栓装置及系统,能检测栓体的浮起。压入杆部(820)具有形成有孔(820H)的前端。浮起检测杆部(822)从孔(820H)突出。闭栓机构(800)通过使压入杆部(820)向朝向压入栓(202)的方向(Dir1)移动,将压入栓(202)安装于检测体容器(201A)的开口部,在将压入栓(202)安装于开口部后使压入杆部(820)向与方向(Dir1)相反的方向(Dir2)移动。透过型传感器(827)检测浮起检测杆部(822)的位移。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基于将压入栓(202)安装于检测体容器(201A)的开口部后检测出的浮起检测杆部(822)的位移判断有无压入栓(202)的浮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闭栓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在血液分析中,相对于收纳了从患者采取的血液试样的检测体容器执行离心分离处理。此时,一般在检测体容器的开口部安装栓。检测体容器内的血液试样通过离心分离处理而分离,得到血清。作为用于对该血清进行分析处理的前处理工序,打开检测体容器的栓,将血清向多个检测体容器(子检测体容器)细分(分注处理)。
分注处理后,检测体容器及细分了的检测体容器根据需要进行保存处理。此时,为了防止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的蒸发、污染、由转倒引起的检测体损失,进行在检测体容器的开口部安装栓的闭栓处理。
近年来,在进行血液分析的设施中,使实现了以上的一连串的处理的自动化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实用化。
作为闭栓处理的对象的检测体容器的外径一般大致区分为φ16和φ13。作为用于闭栓处理的栓,使能以相同栓与这两种内径对应的多级结构的压入栓实用化。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下述方案:相对于多级结构的压入栓,通过多个机构分担一连串的闭栓过程,通过利用各个机构进行两阶段(暂时压入及正式压入)的压入,实现利用强大的压入力的可靠的闭栓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34675号说明书
一般地,在向检测体容器内的插入体积大的压入栓上设置用于使在压入时产生的检测体容器内的压缩空气散逸的通气孔。在该通气孔上设置用于防止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的蒸发、泄漏的过滤器。通常,在闭栓处理时,空气通过该过滤器漏出。
但是,当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量多且内压高时,在闭栓时空气无法通过过滤器漏出除,具有在栓被压缩空气压回且闭栓后从检测体浮起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浮起,在空气通过过滤器漏出的时间进行工作,因此需要延长利用闭栓机构的压入时间等工夫。
若在栓从检测体容器浮起的状态下在系统装置内运送,则在运送中栓在装置内落下,引起运送错误等的可能性高,导致对患者的检查结果的报告延迟。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通过使压入过程为两阶段,能够在空气从栓的过滤器漏掉的时间工作。另一方面,存在由于利用多个机构分担闭栓过程,每一个检测体所需要的闭栓处理时间变长的课题。另外,由于相对于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量少且栓浮起的可能性低的检测体容器也相同地实施多个处理过程,因此在处理时间这一点上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栓装置等,其能检测检测体的浮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备:具有形成有孔的前端的第一杆;从上述孔突出的第二杆;通过使上述第一杆向朝向栓体的第一方向移动,将上述栓体安装于容器的开口部,在上述栓体安装于上述开口部后使上述第一杆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的闭栓机构;检测上述第二杆的位移的传感器;基于在将上述栓体安装于上述开口部后检测出的上述第二杆的位移,判断上述栓体是否浮起的处理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检测栓体的浮起。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变得明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7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