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0982.X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0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源盛;冯一;聂旭辉;黄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语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K9/00;G06K9/62;G10L15/26;G10L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份识别 声音数据 录制 人脸识别结果 系统及设备 声纹识别 用户图像 预设 匹配 数据库 身份识别结果 脸部图像 声纹数据 语音识别 综合判断 通过率 人脸 声纹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包含脸部的用户图像和用户录制自己的ID的声音数据;对获取的声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获得用户录制的ID;将获取的声音数据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用户的声纹数据进行声纹匹配,获得声纹识别结果;将获取的用户图像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用户的脸部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获得人脸识别结果;基于声纹识别结果和人脸识别结果进行身份识别的综合判断,获得身份识别结果。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身份识别的通过率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身份识别在金融、消费、安防等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现有的身份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基于知识的身份识别,第二种是基于物品的身份识别,第三种是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其中:第一种基于知识的身份识别,主要是基于账号密码这种方式去识别,这种方式主要存在容易忘记和容易盗取的问题;第二种基于物品的身份识别,主要是基于钥匙、身份证、智能卡、手机等等的认证手段去识别,这种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携带物品,且物品存在被复制和盗用的风险;第三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主要是基于人脸、声音、虹膜、指纹等等人体的生物特征去识别,其不会遗忘也很难仿冒,但也存在识别不通过或者识别成其他人的问题。
鉴于此,如何进行身份识别,以提高身份识别的通过率和准确性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方法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包含脸部的用户图像和用户录制自己的身份标识号码ID的声音数据;
对获取的声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获得用户录制的ID;
将获取的声音数据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用户的声纹数据进行声纹匹配,获得声纹识别结果;
将获取的用户图像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用户的脸部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获得人脸识别结果;
基于所述声纹识别结果和所述人脸识别结果进行身份识别的综合判断,获得身份识别结果。
可选地,若所述用户录制的ID是唯一ID,则所述将获取的声音数据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用户的声纹数据进行声纹匹配,获得声纹识别结果,包括:
将获取的声音数据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一个用户的声纹数据进行声纹匹配,获得最终声纹相似度作为声纹识别结果;
相应地,所述将获取的用户图像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用户的脸部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获得人脸识别结果,包括:
将获取的用户图像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一个用户的脸部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获得最终人脸相似度作为人脸识别结果。
可选地,若所述用户录制的ID不是唯一ID,则所述将获取的声音数据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用户的声纹数据进行声纹匹配,获得声纹识别结果,包括:
将获取的声音数据分别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N个用户的声纹数据进行声纹匹配,N为预设数据库中使用所述用户录制的ID的用户数量,在匹配结果中选取声纹相似度最高的值作为最终声纹相似度,将所述最终声纹相似度作为声纹识别结果;
相应地,所述将获取的用户图像与预设数据库中所述用户录制的ID相对应的用户的脸部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获得人脸识别结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语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语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09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攻击的取证方法、装置、系统、统计集群和计算集群
- 下一篇:分布式网络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