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轧宽度动态前馈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2749.5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3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民;沈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22 | 分类号: | B21B3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度 动态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粗轧宽度动态前馈控制方法,由于粗轧来料信息的不准确、带钢轧制过程中头尾位置跟踪误差等原因,会出现传统的宽度控制技术难以消除宽度全部或局部大的偏差。本发明利用粗轧中间道次宽度测量数据,动态识别带钢全长宽度失宽情况,采用全长多点设定控制方法,尽可能在后续道次中补偿宽度失宽情况,解决了带钢全长方向不均匀问题,从而显著提高热轧宽度控制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指一种粗轧宽度动态前馈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粗轧在R1机架、R2机架后有宽度测量仪表,一般宽度测量后反馈到过程控制系统做平均值处理后用于再设定计算,过程控制系统只考虑全长平均宽度偏差,设定只能解决带钢的整体偏差问题。但是对于带钢局部宽度不均匀性难以改善。由于粗轧来料信息的不准确、带钢轧制过程中头尾位置跟踪误差等原因,会出现宽度全部或局部大的偏差,传统的宽度控制技术难以消除这些偏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热轧粗轧传统的宽度控制技术难以消除宽度全部或局部大的偏差的缺陷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轧宽度动态前馈控制方法,利用粗轧中间道次宽度测量数据,动态识别带钢全长宽度失宽情况,采用全长多点设定控制方法,尽可能在后续道次中补偿宽度失宽情况,解决了带钢全长方向不均匀问题,从而显著提高热轧宽度控制精度。
(二)技术方案
一种粗轧宽度动态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宽度实绩及数据处理,粗轧完成某道次轧制后,实际测量到带钢全长数据宽度数据由L1发到L2,L2对于全长测量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判定数据是否有效,对于异常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S2、宽度实绩数据统计处理,计算带钢均值、方差,根据道次出口目标,计算带钢全长各点误差,判定带钢是否存在宽度不均问题;
S3、带钢全长宽度异常数据特征点搜索提取,理想宽度目标一般为矩形,根据目标值,将带钢分成前后两部分,分别搜索特征控制点;
S4、基于特征点的宽度实绩计算相对于特征点对应位置的立辊压下量,利用牛顿弦截法迭代求得各个特征点立辊压下量;
S5、头、尾部特征数据计算新的补偿控制压下曲线与原正常立辊头、尾部短行程控制曲线合成新的头尾控制曲线,并将设定值下发到L1控制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3特征控制点分成4类,分别定义如下:
(1)分界点:带钢头部点、尾部点、头尾分界点;
(2)误差极值点:带钢前半部、后半部的误差极值点;
(3)由极值点沿带钢前后搜索带钢过到达零点(误差为0)的点;
(4)有极值点按照位置的中间插值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3按照带钢位置信息、位置顺序、现场入口带钢前半部和后半部入口宽度特征数据,定义位置、宽度数据结构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4利用明星设定实现宽度的全长动态控制,其模型原理如下:
当侧压后平轧时,平轧后板材宽度Wf由以下三项组成:
Wf=We+dWs+dW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2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轧带钢生产线精轧机组节能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凹形压模及定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