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心脑血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9657.X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8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曹磊;刘红梅;刘国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磊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20;A61L27/22;A61L27/18;A61L27/58;A61L27/50;A61L2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脑血管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人工心脑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血管主体结构:
a.将植物纤维材料粉碎,筛网过滤,得到粒径为0.03-0.05mm的植物纤维粉末;将所述植物纤维粉末置于55-62℃的外切葡聚糖酶溶液中搅拌反应5.5-6小时,所述外切葡聚糖酶的质量分数为1.5-1.8%,所述植物纤维粉末与所述外切葡聚糖酶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5∶1,之后除去残余的所述外切葡聚糖酶,将反应后的混合物透析为中性溶液,在-25至-28℃的条件下冷冻干燥,获得第一纤维素;将所述第一纤维素溶于火碱和碳酰胺的混合溶液,冷冻1.5-2.5h后在50-58℃的避光状态下用过碘酸钠搅拌混合2.5-3.5小时,再用酒精洗涤至中性,冷冻干燥,获得第二纤维素;所述第一纤维素与所述过碘酸钠的质量比为1∶1;
b.将蚕丝在质量分数为0.8-1wt%的纯碱溶液中加热煮沸28-32min,脱胶得到丝纤蛋白,清洗后干燥,将干燥的丝纤蛋白在摩尔比为2∶3∶3的氯化钙、酒精和水组成的溶剂中溶解得到溶液,将所述溶液置于蒸馏水中透析24-36h,浓缩后获得水溶液;
c.将所述第二纤维素混合到所述水溶液中,搅拌反应20-25h,得到混合液;所述第二纤维素与所述水溶液的质量比为2∶1;将所述混合液与聚己酸内酯以及六氟异丙醇混合,搅拌振荡至溶解完全,制成纺丝液,该纺丝液中聚己酸内酯和混合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7%和10%,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直径为1.5-2mm的圆柱形棒状接收屏上电纺制成血管主体结构;所述静电纺丝技术是将所述纺丝液放入纺丝液注射装置中,通过其中的注射流量控制装置来将纺丝液的推进速度设置为1.2-1.5ml/h,调节接收装置的接收棒与注射装置的针头之间的接收距离为12-15cm,选用合适的针头,并将高压电源设的电压设置为10-12kv,电纺制时间为5-6h;
(2)血管主体结构的生物化处理:将所述血管主体结构浸入超纯水中浸泡80-100min,然后再浸入EDH-N-羟基琥珀酰亚胺-肝素钠、N-磺酸-光交联-壳聚糖硫酸酯以及胶原蛋白质的混合液中,浸泡40-50min;之后将所述血管主体结构浸入α-氨基乙酸浓度为0.2-0.3mol/L的混合溶液中,浸泡20-25min,所述混合溶液为α-氨基乙酸溶入缩聚磷酸盐缓冲液而构成;在3℃-5℃将所述血管主体结构浸入磷酸盐缓冲液浸泡30-40min,完成血管主体结构的生物化处理;所述EDH-N-羟基琥珀酰亚胺-肝素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PH为5的0.8-1.0mmol/L的吗啉乙磺酸作为缓冲液配置含量分别为20mg/ml的肝磷脂钠盐、20mg/ml的碳二亚胺、10mg/m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混合溶液,震荡混匀,每1ml的EDH-N-羟基琥珀酰亚胺-肝素钠溶液中加入浓度为0.02-0.03mol/L的火碱使溶液PH为7,混合均匀即得;
(3)在血管主体结构的外表面制备中间层:该中间层由第三纤维素和丝纤蛋白组成,将所述第三纤维素置于丝纤蛋白溶液中,边搅拌边反应,反应的时间为50-55h,并向反应的溶液中添加架桥剂,使所述第三纤维素和丝纤蛋白复合形成复合材料,所述丝纤蛋白溶液的浓度为7-8wt%,所述第三纤维素的羧酸官能团的含量为45%-50%,所述第三纤维素和丝纤蛋白的质量比为1∶18;所述第三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为:用超纯水对细菌纤维素膜进行清洗,清洗后用火碱溶液浸泡10-15min,浸泡后再用超纯水清洗至中性,然后再剪裁,之后放入磷酸盐缓冲液中,依次加入适量的亚氯酸钠和次氯酸钠在60-65℃下反应,获得所述第三纤维素;
(4)在所述中间层外表面上制备最外层:所述最外层为聚氨基甲酸酯膜,其粘附在所述中间层的外表面上并干燥而形成;该聚氨基甲酸酯膜是通过将聚氨基甲酸酯基体材料进行表面亲水化处理和接枝共聚合反应而制成的;所述表面亲水化处理是将聚氨基甲酸酯基体材料放入质量浓度为0.8-1.5%的氯化镧-乙醇水溶液中,均匀搅拌25-35min,搅拌的转速1200-1500rpm,取出后真空干燥,即完成该表面亲水化处理;之后,将聚氨基甲酸酯基体材料放入质量浓度为10-15%的丁烯二羧酸溶液中浸泡20-25h,再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和灰锰氧浸泡60-100min,使得溶液中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浓度为1-2%,灰锰氧的质量浓度为1.2-1.5%;接下来对经上述处理的聚氨基甲酸酯基体材料放入1-1.5mol/L的磺胺两性离子的甲醇溶液中,并加入卤化铜,在温度为50-60℃的氦气环境中,搅拌反应45-50min,完成接枝共聚合反应,得到聚氨基甲酸酯初膜;之后将所述聚氨基甲酸酯初膜置于含有二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水溶液中,二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浓度为10-12%,调节溶液的PH为4.5-5;在3-6℃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最终的聚氨基甲酸酯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磊,未经曹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965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