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的清洁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2654.1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岳源源;鲍晓军;王廷海;王学丽;刘杰;袁珮;白正帅;朱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69/04 | 分类号: | C10G69/04;B01J29/46;B01J29/48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628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筛 清洁化 弱酸性 介孔 脱除 烯烃异构化催化剂 异构化反应产物 催化裂化汽油 预加氢反应器 反应流出物 异构化反应 催化裂化 含硫化物 清洁汽油 吸附脱硫 烯烃转化 二烯烃 预加氢 临氢 烃类 异构 汽油 改进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馏分催化裂化(FCC)汽油的清洁化方法,包括如下过程:首先,全馏分FCC汽油经过预加氢反应器进行二烯烃的脱除,然后预加氢产物进行临氢吸附脱硫进行含硫化物的脱除,反应流出物在以弱酸性介孔H型Zn‑ZSM‑5分子筛或改进的弱酸性介孔H型Zn‑ZSM‑5分子筛为载体的烯烃异构化催化剂的作用下再进行异构化反应将烯烃转化为异构烃类,异构化反应产物为满足国六标准的清洁汽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裂化汽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的清洁化方法。
背景技术
FCC汽油的清洁化主要依托FCC汽油后处理技术完成,主要包括加氢脱硫技术、临氢吸附脱硫技术、氧化脱硫技术、抽提脱硫技术和生物降解脱硫技术等,加氢脱硫和临氢吸附脱硫技术以其技术的成熟性,目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FCC汽油清洁化的主流技术。
加氢脱硫是在临氢的条件下实现FCC汽油清洁化的工艺过程,目前的主流加氢脱硫技术均采用全馏分FCC汽油预加氢—轻重馏分切割—重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或改质工艺。在这一工艺中,全馏分FCC汽油首先经过预加氢单元,将全馏分汽油中的小分子硫醇与烯烃加成生成大分子的硫醚类含硫化合物的同时,饱和全馏分FCC汽油中的部分烯烃,降低由于其聚合结焦导致下游主催化剂的失活;然后,硫醇转移后的预加氢产品通过切割单元,将全馏分汽油切割为硫含量合格的轻汽油馏分和较高硫含量的重汽油馏分,重汽油馏分直接进行加氢脱硫或改质,最终通过轻/重汽油调合得到硫含量满足要求的汽油产品。
以S-Zorb为代表的临氢吸附脱硫技术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FCC汽油清洁化技术。临氢吸附脱硫技术采用吸附的方式,使FCC汽油与具有特殊结构的吸附剂充分接触,将汽油中的硫醇、二硫化物、硫醚和噻吩类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吸附至吸附剂上,从而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相比于加氢脱硫技术,吸附脱硫技术的最大优势是采用全馏分FCC汽油进料,不需要进行轻/重汽油的切割,其能耗只有加氢脱硫工艺的1/2左右,且脱硫深度可以通过调节吸附剂/汽油比调控,因而可以获得极高的脱硫率。
专利W003/084656(S-Zorb工艺)公开了一种在流化床脱硫反应器中使用可再生固体脱硫吸附剂颗粒的脱硫系统,该工艺采用流化床反应器,使脱硫吸附剂颗粒在反应器、再生系统和还原器中循环,实现了FCC汽油的连续脱硫和脱硫吸附剂的连续再生,是典型的反应吸附脱硫工艺。
专利US5730860(IRVAD工艺)采用一种经过无机促进剂改性的固态铝基选择性吸附剂,在多级吸附塔中,吸附剂与汽油逆流接触(移动床工艺),吸附脱除其中的含硫化合物,脱硫率达90%以上。失活的吸附剂在氢气氛围的活化器中再生,循环到吸附塔继续使用,是典型的物理吸附脱硫工艺。
专利CN 200410010353.6将劣质汽油加热到20-220℃,在体积空速为0.1-10h-1、压力为常压-0.5MPa的条件下与脱硫吸附剂接触,脱硫后的汽油流出装置,脱硫吸附剂吸附饱和后,利用脱附剂对脱硫吸附剂进行脱附处理,之后再进行吸附和脱附1-1000次后,采用再生剂对脱硫吸附剂进行再生,再生后的吸附剂循环使用。该工艺可以把汽油中的硫含量从1290μg/g降至800-400μg/g,硫醇硫含量降至10μg/g以下,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损失辛烷值。
上述分析表明,吸附脱硫技术可以将汽油中的硫含量降至10μg/g以下,从而满足国六汽油标准对硫含量的要求,但是,若在临氢的条件下烯烃容易被饱和生成相应的烷烃,从而引起辛烷值的较大损失;若在非临氢的条件下辛烷值能够得以保持,其烯烃含量无法降低,仍然不能满足国六汽油标准。因此,若将吸附脱硫技术与烯烃异构技术有机耦合,则可以形成新的工艺技术,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汽油质量标准对汽油清洁化技术的需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2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