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锰酸盐再生炭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3904.3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2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赵纯;廖珍珠;王旭旭;苗志全;杨祖政;金凡;余聃;朱云华;郑怀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J20/20;C02F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炭 再生 高锰酸盐 固液分离 炭材料 高锰酸盐溶液 还原性溶液 活性炭微孔 节能和环保 化学试剂 无毒无害 吸附饱和 再生条件 再生效果 还原剂 吸附 污染物 分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锰酸盐再生炭材料的方法,包括:将高锰酸盐溶液、还原性溶液和待再生的炭材料混合,搅拌再生,干燥后,经固液分离,即得到再生炭材料。本发明利用廉价的高锰酸盐和还原剂在室温下产生的Mn(Ⅲ)再生炭材料,此方法对吸附饱和的炭材料再生效果明显,与现有的再生方法相比,再生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再生时间短,耗费的化学试剂少,成本低,分解活性炭微孔吸附的污染物极为彻底,再生产物为无毒无害物质,易于固液分离,具有高效、经济、节能和环保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再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锰酸盐再生炭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炭材料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了很多种材料,常见的有活性炭纤维、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以及新型低维碳材料等。大多数的炭材料具有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是无毒无味的绿色吸附和催化材料,在深度水处理领域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水质要求越来越高,水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利用炭材料的深度水处理逐渐变成常规工艺,大大增加了炭材料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多数炭材料的价格较高且用量大,如果吸附饱和后直接丢弃,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造成资源浪费,还增加了水处理的成本。由此可见对炭材料进行再生势在必行。炭材料再生是指在不破坏材料自身的条件下,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吸附质从炭材料上脱附,使材料恢复一定的理化特性。
目前,对炭材料进行再生的技术有热再生法、溶剂再生法、生物再生法、电化学再生法、臭氧再生法、湿式氧化再生法等。其中热再生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再生效率较低且对材料自身损伤较大。CN107376883A公开了一种TiO2光催化活性炭再生方法,再生效率高达89%,但能量消耗多,过程较为复杂;CN106944024A公开了一种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水量为30-60%的炭材料进行干燥,然后加热炭化,再通入水蒸气,将炭化物活化,此方法成本低、再生率高但是对待再生炭材料要求高,含水量过高过低都不适于此种方法;CN106512974A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低温和碱性条件下的预处理和活化再生反应相结合,降低了传统再生方法的温度和时间,但是过程较复杂,操作不便;CN106390962A公开了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微波萃取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吸附饱和的碳纳米管中加入甲醇和乙酸溶剂,再置入微波萃取仪中进行再生,但微波萃取仪价格较贵,增加了再生成本。
综上所述,目前的炭材料再生技术存在操作复杂、耗能过大和再生成本过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锰酸盐再生炭材料的方法,解决现有炭材料再生方法操作复杂、处理成本高、能耗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锰酸盐再生炭材料的方法,具体为将高锰酸盐溶液、还原性溶液和待再生的炭材料混合,搅拌再生,干燥后,经固液分离,即得到再生炭材料。
高锰酸盐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在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与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中间价态的锰离子(三价锰离子、五价锰离子、六价锰离子),或与二价锰离子在配位体条件下生成三价锰离子,能有效去除炭材料上吸附的污染物,使吸附饱和的炭材料得以再生。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如下(以亚硫酸钠与高锰酸盐反应生成三价锰离子为例):
2HSO3-+MnO4-→Mn(Ⅲ)+2OH-+2SO42- (1)
2SO32-+MnO4-+2H2O→Mn(Ⅲ)+4OH-+2SO42-(pH≥7.2)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3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