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隙可调的转向管柱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8733.3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8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纬;屈宝鹏;邢洪滨;吴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12 | 分类号: | F16H57/12;B62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陈治位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可调 转向 管柱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间隙可调的转向管柱及汽车。间隙可调的转向管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涡轮和与所述涡轮配合使用的蜗杆,所述蜗杆一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连接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使蜗杆具有朝向涡轮方向的力。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间隙可调的转向管柱。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涡轮和蜗杆发生碰撞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间隙可调的转向管柱及汽车。
背景技术
噪声是衡量现代汽车制造水平的综合性技术指标,特别是对于轿车而言,车内噪声状况更是衡量轿车档次和品牌的重要标准之一。世界汽车业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对汽车噪声非常重视,噪声也成为各品牌车型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转向管柱是车辆执行转向的主要零部件,它布置与驾驶室内,由人体操作执行及人的高度不同,需要对转向管柱进行角度调节,由于调节机构为金属结构,在两件发生碰撞以后产生“哐当哐当”声音;而且车辆在多年使用后,会存在零部件磨损的状况,转向管柱的涡轮和蜗杆容易出现间隙,在转向换向过程中,在涡轮和蜗杆发生碰撞以后产生“哐当哐当”的声音。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隙可调的转向管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涡轮和蜗杆发生碰撞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间隙可调的转向管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涡轮和与所述涡轮配合使用的蜗杆,所述蜗杆一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连接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使蜗杆具有朝向涡轮方向的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上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蜗杆上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扭转弹簧或压缩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壳体卡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勾住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使转向管柱安装完成后所述扭转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供定位件穿过,并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使所述定位件绕定位件的轴线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扭转弹簧还包括弹簧孔,所述定位件依次穿过所述弹簧孔和所述通孔,并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壳体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压缩弹簧的受力方向与所述蜗杆朝向所述涡轮的受力方向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连接有与避免弹性部件收到较大冲击力的连接件。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涡轮和蜗杆发生碰撞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间隙可调的转向管柱。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间隙可调的转向管柱及汽车具有如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87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