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9085.3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7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祝思敏;邓海文;兰天;龙文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系统 碳氢 蒸发 排放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标准燃油碳氢蒸发排放系统进行冲洗试验,以得到进行冲洗的冲洗气体的标准体积;将标准加油管及碳氢化合物处于饱和状态的待检碳罐分别与标准油箱连接,并置于第一密闭箱内,向待检碳罐内通入标准体积的冲洗气体,并进行第一静置处理;当待检碳罐内的碳氢化合物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质量值时,将待检加油管、待检管路及碳氢化合物处于饱和状态的待检碳罐分别与待检油箱连接;向待检碳罐内通入标准体积的冲洗气体,并置于第二密闭箱内进行第二静置处理后;若第二密闭箱内碳氢化合物的质量小于标准质量值时,则所述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合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法规对于车辆的污染排放控制也越加严格,最新国六出版IV型试验中,单车碳氢蒸发排放由之前的2g/test降至0.7g/24h;其中由于碳氢蒸发排放燃油系统贡献最大,故此,需要对燃油系统的碳氢蒸发排放进行严格控制。
因此在开发燃油箱总成时,需要对燃油箱以及与所述燃油箱连接的管路进行碳氢蒸发排放测试,碳氢蒸发排放合格的燃油箱、管路及其工艺,才能作为整个燃油系统满足碳氢蒸发排放要求的前提。
现有技术中,目前检测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数值的方法通常是将油箱、加油管以及管路等零件同时放入一密闭箱内按照标准温度循环进行试验,以测试出燃油系统的碳氢蒸发排放是否合格,但在实际应用中,燃油系统的工作环境复杂,因此只通过简单的温度循环试验并不能确保在实际的汽车运行中该燃油系统的碳氢蒸发排放合格。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准确检测燃油系统的碳氢蒸发排放的问题,提供一种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测试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测试方法,应用于一燃油系统,该燃油系统包括待检加油管、待检碳罐、待检管路和待检油箱,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标准燃油碳氢蒸发排放系统进行冲洗试验,以得到进行冲洗的冲洗气体的标准体积;
将标准加油管及碳氢化合物处于饱和状态的待检碳罐分别与标准油箱连接,并置于第一密闭箱内,向所述待检碳罐内通入标准体积的冲洗气体,并进行第一静置处理后,计算所述待检碳罐内碳氢化合物的质量;
当所述待检碳罐内的碳氢化合物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质量值时,将待检加油管、待检管路及碳氢化合物处于饱和状态的所述待检碳罐分别与待检油箱连接;
向所述待检碳罐内通入所述标准体积的冲洗气体,并置于第二密闭箱内进行第二静置处理后,计算所述第二密闭箱内碳氢化合物的质量;
若所述第二密闭箱内碳氢化合物的质量小于标准质量值时,则所述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合格。
本发明提出的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测试方法,首先对标准燃油碳氢蒸发排放系统进行碳氢蒸发排放测试,以得到标准体积的冲洗气体;接着对燃油系统中的待检加油管、待检管路、待检碳罐及待检油箱等各部件进行零件级别的碳氢蒸发排放测试,以得到碳氢蒸发排放合格的各个待检零件,其中在对碳氢化合物处于饱和状态的所述待检碳罐进行冲洗的步骤中,能够使完成冲洗后的所述待检碳罐内碳氢化合物的质量在进行第一静置处理后仍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以确保所述待检碳罐的工作能力符合要求;最终将测试合格的各零件对应连接后进行整个待检测燃油系统的碳氢蒸发排放测试,以准确确定待检测燃油系统的碳氢蒸发排放合格,提高了所述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测试方法,其中,所述对标准燃油碳氢蒸发排放系统进行冲洗试验,以得到进行冲洗的冲洗气体的标准体积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90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