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复合型橡胶悬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3190.2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8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安琪;上官文斌;赵学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F16F1/371;F16F1/373;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黄海波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置 汽车前端模块 复合型橡胶 内部安装 隔振率 长轴 减小 疲劳 定位作用 短轴方向 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耐久特性 前端模块 圆锥台形 点阵 动刚度 外轮廓 插件 盲孔 竖排 贯穿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复合型橡胶悬置,包括悬置上部、悬置下部和悬置内部安装孔,所述悬置上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边缘沿周向内设若干均匀分布的盲孔,既可以减小悬置的刚度,又可以使X向和Y向的隔振率不同;所述悬置上部安装在前端模块框架上时,长轴方向为间隙配合,短轴方向为过渡配合,既有定位作用,又能增大长轴方向的隔振率。所述悬置下部外轮廓为圆锥台形,其内设其它材料的插件;所述悬置内部安装孔贯穿悬置上部和悬置下部,孔内设有两列竖排点阵,在保证疲劳耐久的要求下可以减小悬置刚度。本发明相比现有的悬置,在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宽的刚度和阻尼区间,以及更好的疲劳耐久特性和动刚度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离汽车前端模块(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风扇)的振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复合型橡胶悬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振动和噪声(NVH)问题日益突出,减振降噪已经成为汽车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由前端模块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已不容忽视。同时,汽车行业也逐渐向集成化、轻量化上发展,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优化悬置结构从而保证前端模块良好的隔振性能。对于现有的前端模块悬置,大部分采用圆形的传统橡胶悬置,但由于前端模块产生的X向、Y向的振动量不同,因此对于悬置隔振的需求也不同,传统的圆形橡胶悬置往往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并且现有的橡胶悬置大部分采用单一的橡胶材料,当悬置产生大位移时,由于悬置刚度的线性段区间较短,当前端模块产生大位移时,会使得悬置刚度剧增,产生悬置隔振率变差的问题,同时传统的单一橡胶材料悬置动刚度较大,高频时往往无法满足隔振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现有车型前端模块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复合型橡胶悬置。通过悬置上部外轮廓的椭圆形结构,可以使得X向和Y向的隔振率不同;通过悬置内设的盲孔结构,有效的减少了X、Y向刚度;通过悬置内部安装孔内的竖排点阵,在保证疲劳耐久和原有安装尺寸的要求下,可以减小悬置刚度;通过悬置内设的新型插件结构,在保证悬置原有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宽的刚度和阻尼区间,以及更好的疲劳耐久特性和动刚度特性。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复合型橡胶悬置,包括同轴设置的悬置上部、悬置下部和悬置内部安装孔,所述悬置上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边缘沿周向内设若干均匀分布的盲孔,既可以减小悬置的刚度,又可以使X向和Y向的隔振率不同;所述悬置上部安装在前端模块框架上时,其长轴方向为间隙配合,短轴方向为过渡配合,既有定位作用,又能增大长轴方向的隔振率;所述悬置下部外轮廓为圆锥台形,其内部填充设置有阻尼角大于橡胶的插件;所述悬置内部安装孔贯穿悬置上部和悬置下部,且内壁设有两列竖排点阵,在保证疲劳耐久的要求下可以减小悬置刚度;
本方案相比现有的悬置,在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宽的刚度和阻尼区间,以及更好的疲劳耐久特性和动刚度特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悬置上部和悬置下部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悬置下部的硬度比其内部填充设置的所述插件的硬度大。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模块框架上的悬置安装孔为椭圆形,且所述悬置安装孔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分别平行于整车坐标系的X轴和Y轴。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前端模块安装在所述前端模块框架时,所有复合型橡胶悬置处于受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的悬置内部安装孔为椭圆形,所述点阵位于椭圆的长轴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的点阵包括若干凸起的凸点,所述凸点与复合型橡胶悬置之间为整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凸点的形状为半球形。
进一步地,所述悬置内部安装孔的长轴半径与所述凸点的半径之差等于所述悬置内部安装孔的短轴半径。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3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大变形条件下的非线性弹性减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承压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