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控制阀、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3726.9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4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谢连青;刘嘉皓;侯宁;田宇星;王京;邱富铭;陈平凡;邹邦博;李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4 | 分类号: | F01P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丽娜;李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控制 发动机 管理 系统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流量控制和分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和汽车,流量控制阀包括壳体,具有进液口和位于底板上的出液口,包括倾斜旋转圆筒和竖直顶杆,倾斜旋转圆筒的顶部可滑动地抵接于壳体的上部,倾斜旋转圆筒下边缘位于相对于倾斜旋转圆筒径向成角度的倾斜面上,壳体内具有顶杆支架,对应每个出液口,顶杆支架上具有支承通孔,竖直顶杆下端朝向对应出液口并设置有沿轴向向上外径逐渐增大的封堵件、上端穿过对应支承通孔并与对应倾斜旋转圆筒的下边缘可滑动地抵接,竖直顶杆在位于顶杆支架和封堵件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弹簧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于顶杆支架和封堵件,还包括驱动倾斜旋转圆筒旋转的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控制和分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量控制阀、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油耗和排放法规日益严格,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这就需要实现对水流量的精准控制。在热管理系统内会使用一些电子控制通断阀,来实现水路通断或流量调节,达到为热管理系统分配流量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流量控制阀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电磁阀,靠线圈通电提供电磁力,使集成密封结构的铁芯动作,实现水路的通断,电磁阀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当切换水路通断时,线圈需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耗电量较大,并且只能实现两条水路的通或断,无流量调节的功能;另一种为电机阀,利用电机驱动蜗杆,蜗杆带动挡板,利用挡板在不同位置时水路的截面面积不同来调节水流量或实现水路的通断,电机阀一般只能实现两条水路的流量调节,并且只能以产品设定的比例分配水流量,对于使用环境变化,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流量调节自由度较高的流量控制阀,并且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以及汽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所述至少一个出液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板上,对应于每个所述出液口,所述流量控制阀还包括一倾斜旋转圆筒和一竖直顶杆,所述倾斜旋转圆筒的顶部可滑动地抵接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倾斜旋转圆筒的下边缘位于相对于所述倾斜旋转圆筒的径向成角度的倾斜面上,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顶杆支架,对应于每个所述出液口,所述顶杆支架上形成有一支承通孔,所述竖直顶杆的下端朝向对应的所述出液口并设置有沿所述竖直顶杆的轴向向上方向外径逐渐增大的封堵件,所述竖直顶杆的上端穿过相对应的所述支承通孔并延伸至与对应的所述倾斜旋转圆筒的下边缘可滑动地抵接,所述竖直顶杆在位于所述顶杆支架和封堵件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杆支架和所述封堵件,所述流量控制阀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倾斜旋转圆筒旋转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包括两个以上,分别与每个所述出液口一一对应的两个以上所述倾斜旋转圆筒彼此能够相对转动地同轴套设在一起,并且每个所述倾斜旋转圆筒均包括顶盖,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倾斜旋转圆筒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板的下表面相抵,位于内侧的所述倾斜旋转圆筒的顶部与位于所述内侧的所述倾斜旋转圆筒的顶盖的下表面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板上形成有驱动轴通孔,所述驱动轴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倾斜旋转圆筒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各个所述倾斜旋转圆筒的顶盖上均形成有开口并且分别沿所述开口的内周形成有内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板上,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下部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顶部,所述驱动轴的下部穿过所述驱动轴通孔向下延伸至所述倾斜旋转圆筒内并套设有能够与所述内齿啮合的第三驱动齿轮。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倾斜旋转圆筒上的开口大小相等,并且各个所述倾斜旋转圆筒上的所述内齿数量相等、形状相同且上下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旋转圆筒上所述内齿的数量为28至36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3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