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藻DHA-花青素双相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7458.8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1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玮琳;屠飘涵;许贤康;韩剑众;韩菲菲;楼马培展;卢雨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12 | 分类号: | A23L33/12;A23L33/115;A23L33/10;A23L33/105;A23L5/10;A23P10/30;A23P10/35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李欣玮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ha 花青素 纳米 脂质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藻DHA‑花青素双相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双相纳米脂质体主要由大豆磷脂、微藻DHA、花青素和十八胺组成,以柠檬酸‑柠檬酸钠体系为缓冲液;以占脂质体总质量比计,所述各组分含量:大豆磷脂4‑10mg/mL,微藻DHA2‑5mg/mL,花青素1.33‑3.33mg/mL,十八胺0.66‑1.67mg/m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200‑300mmol/L。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溶解;(2)制膜;(3)制备花青素水相溶液;(4)洗膜;(5)高速剪切;(6)高压微射流均质;(7)将得到的微藻DHA‑花青素双相纳米脂质体进行储存、检验。本发明双相纳米脂质体可提高DHA和花青素的稳定性,改善口感、增加生物利用度;同时具有粒径均匀、包封率较高、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藻DHA-花青素双相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花青素,属酚类化合物中的类黄酮,为水溶性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花瓣、果实的组织中及茎叶的表面细胞与下表皮层,具有强抗氧化,抗癌症和防辐射的作用,亦扮演益生元角色调节大肠生物菌群比例,是一种广为人知的保健品和护肤品成分。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促进幼儿大脑发育、预防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肥胖和慢性炎症几率,是幼儿饮食中极需强化的脂溶性营养素,人体脑细胞中大量存在DHA,在神经原表层高度富集,约占脑细胞脂肪酸的10%,亦有临床证据表明血浆中含较多DHA的孕妇生出的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较快。
然而,花青素易受光、氧、酶和高温的破坏,直接作为营养强化剂难度大,目前仅有少数企业直接销售花青素产品;DHA腥味重、溶解性差、极易氧化,致使营养价值与产品货架期大幅下降,应用范围严重受限。脂质体是一种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是一种人工膜,在自组装过程中可同时包埋亲脂性 (双层膜之间)和亲水性(中心)功能营养物质。自1965年被英国剑桥大学 Bangham教授团队发现以来,脂质体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目前已有超过18种包埋了不同抗癌药物的脂质体产品经过了美国FDA批准上市。
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是一种高压均质技术,它利用液压泵使流体产生高压,实现高速撞击、高频剪切、气蚀、高频振动、瞬时压降等综合作用,在100MPa下,时间小于5s即可达到使物料细化、乳化、均质和改性等目的。本发明将传统的薄膜分散法与DHPM技术相结合,用于制备微藻DHA-花青素纳米脂质体,既可克服微藻DHA、花青素各自的弱点,避免使用大量有毒试剂,提高脂质体安全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脂质体粒径且使颗粒分散均匀,提高营养素包封率,适用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
中国专利申请201510787539.0公开了一种靶向脂质体包裹水相纳米金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氢化大豆磷脂,胆固醇,P-DSPE混合,加入氯仿溶解于圆底烧瓶中,然后旋转蒸发,至瓶壁上形成一层膜,放入真空干燥箱过夜,将纳米金溶液超滤离心浓缩,逐步加入硫酸铵溶液((NH4)2SO4),然后将该含有纳米金的硫酸铵溶液加入到上述圆底烧瓶中,置于恒温水浴摇床上进行脂质体对纳米金的包裹,超声半小时后,过层析柱葡聚糖凝胶,收集脂质体层析液得到脂质体包裹纳米金的微球。
中国专利申请201711175784.1公开了一种柔性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定量称取蛋黄卵磷脂、胆固醇、胆酸钠和维生素E,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添加氯仿- 甲醇复合溶剂使其溶解,负压旋转蒸发清除有机溶剂,直至烧瓶壁出现暗黄色均匀薄膜;加入聚乙二醇的磷酸盐缓冲液,旋转洗膜;在冰水浴中适度超声,使用0.22微米微孔滤膜滤除大颗粒;取少量维生素E溶取脂质体原液,使用超速离心将脂质体从混悬液体系中分离,使用微孔滤膜过滤,去除清液后即得柔性脂质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7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