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教学监测与洞察信息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7496.3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6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卓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乂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Q5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2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数据 学生用户 预设 提醒消息 信息处理 数据包 自适应 教学 采集 分类存储 模板创建 实时显示 消息触发 学习信息 监测 触发 推送 授课 发送 学习 老师 教师 监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教学监测与洞察信息处理方法,包括:采集学生用户的学习类元数据,或接收含有学生用户的学习类元数据的数据包,并提取数据包中的元数据;将元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判断是否存在元数据或元数据的组合满足触发任一预设提醒任务的条件,若为是,则根据该预设提醒任务的模板创建一条提醒消息,并将该提醒消息发送至根据该学生用户和该预设提醒任务得到的所指定的用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集或接收包含学习信息的元数据,并根据消息触发规则向教师推送设定的消息,消息在前端页面的实时显示,可以提高缺乏经验、水平中等的老师提高授课和教学监督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适应教学监测与洞察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自适应学习让每一个人拥有独属的学习路径,帮助学习者高效提升学习效果。社会发展,人口结构与消费模式巨变,教育行业目标人群与消费心理发生颠覆。学习者对提升学习效率的需求明确而迫切。科技进步,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与教育行业结合日益紧密,带来自适应学习技术崛起。
自适应学习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技术跟踪记录学生使用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行为,采集学习行为和效果数据再进行筛选分析、整合洞察,并实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任课老师,为老师准确实施教学干预策略提供有效依据和支撑。
自适应学习在国外已有数十年历史,而在国内是近两年才发生的事,目前整体上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自适应学习监测技术,属于自适应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自适应学习监测主流实现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实时反馈监测,平台和老师将以学生答题作为基本单位实时展示对象进行信息收集、反馈统计(硬件或软件方式都有);另一种非实时监测,平台或老师会在课后查询学习行为数据、学习成果数据,通过观察数据找到全班全校共性,总结教学规律促进教学策略。
自适应学习监测技术在教育领域尚处于萌芽期,有待提高之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缺陷1:采集数据单纯以题目为单位,老师仅观察学生答题对错,无法观察知识点掌握情况。无法结合先行后续关系的知识图谱洞察问题,教学上治标不治本;缺乏经验的老师,难以在课堂内帮学生快速准确定位错因,在每个学生身上每道题的辅导时间相对较长;
缺陷2:行为数据单纯以时间为单位,行为洞察数据单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沉浸度测量,是多方位多维度数据的结合,很多学习行为异常仅依赖时间数据无法准确判断。
缺陷3:只提供了基础数据,没有给老师明确的教学干预策略。由于仅提供数据,未提供明确行为指引: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数据解读能力教学的老师,才能借助于监测工具实现有效的自适应教学;缺少经验、缺少数据能力的老师,拘囿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水平的老师对同一份数据存在不同的解读,最终的教学质量依然参差不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2和缺陷1而提供一种自适应教学监测与洞察信息处理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适应教学监测与洞察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采集学生用户的学习类元数据,或接收含有学生用户的学习类元数据的数据包,并提取所述数据包中的元数据;
将元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判断是否存在元数据或元数据的组合满足触发任一预设提醒任务的条件,若为是,则根据该预设提醒任务的模板创建一条提醒消息,并将该提醒消息发送至根据该学生用户和该预设提醒任务得到的所指定的用户。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3而提供一种自适应教学监测与洞察信息处理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适应教学监测与洞察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可操作任一预设提醒任务触发条件的用户输入的更改该预设提醒任务触发条件的指令,并执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乂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乂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74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