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升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8641.X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6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速利达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H01R13/52;H01R13/502;H01R13/73;H01R13/44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卢美玲 |
地址: | 2217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接口 升降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升降机构,其包括:一设置于电动汽车上的安装壳体;一触发装置,触发装置活动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触发装置可接收外部的驱动力;一升降开合装置,升降开合装置活动的设置于安装壳体内,升降开合装置可接收触发装置的触发实现在隐藏状态与伸出状态之间的切换;一传动机构,传动机构活动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位于触发装置与升降开合装置之间,传动机构用于接收触发装置的触发力并将该触发力传递至升降开合装置,升降开合装置利用该触发力实现其在隐藏状态和伸出状态之间的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的新能源,这其中电力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绿色替代能源,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配套充电设施的增多,现有技术提供的充电接口多为固定设置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开放式显性接口,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容易集聚灰尘,从而造成与充电枪之间的接触不良现象;(2)与新能源汽车车体之间连接,为后续的维修带来不便;(3)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升降机构,从而实现安全、高效的充电过程。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升降机构,其包括:
一设置于电动汽车上的安装壳体;
一触发装置,触发装置活动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触发装置可接收外部的驱动力;
一升降开合装置,升降开合装置活动的设置于安装壳体内,升降开合装置可接收触发装置的触发实现在隐藏状态与伸出状态之间的切换;
一传动机构,传动机构活动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位于触发装置与升降开合装置之间,传动机构用于接收触发装置的触发力并将该触发力传递至升降开合装置,升降开合装置利用该触发力实现其在隐藏状态和伸出状态之间的切换;
所述的安装壳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的矩形壳体,其中安装壳体的密封端位于电动汽车内部,安装壳体的开口端朝向电动汽车的外部,安装壳体的深度方向平行于地面布置;安装壳体与电动汽车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所述的升降开合装置包括与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机构、设置于驱动机构上的开合组件、安装于驱动机构上的充电插头;其中开合组件可接收驱动机构的驱动并实现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切换,充电插头可接收驱动机构的驱动并实现在伸出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的切换;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驱动组件、从动驱动组件以及设置于主动驱动组件与从动驱动组件之间的伸出组件,主动驱动组件可通过传动机构接收触发装置的触发力,并利用该触发力驱动伸出组件沿竖直方向向上/下做伸出/收缩运动,与此同时,主动驱动组件通过伸出组件驱动从动驱动组件运动,从动驱动组件驱动开合组件在闭合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速利达机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速利达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86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