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18合金小口径精密管的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3036.1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刚;李郑周;曹萍;冯明强;张建强;方健;李欢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10 | 分类号: | C22F1/10;C22F1/02;C21D8/1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溶处理 冷加工 中间热处理 热处理 轧制 时效处理 相对变形 制造工艺 精轧 冷拔 保温 合金 精密 光亮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 工艺保证 光亮退火 控制变形 快速冷却 中间退火 精轧机 氢保护 送进量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718合金小口径精密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中间品冷加工,采用精轧与冷拔结合对中间品进行冷加工,中间品精轧相对变形量为35‑45%,中间品冷拔相对变形量为20‑30%,精轧机轧制速度30‑70次/分钟、轧制送进量1.0~2.0mm/次;(2)、中间热处理,采用氢保护光亮退火,中间退火温度范围1020‑1060℃,保温时间不低于5分钟,保温结束后快速冷却;(3)、成品热处理,采用固溶处理或固溶处理加时效处理,固溶处理采用光亮热处理进行,时效处理采用真空热处理进行。该工艺通过合理控制变形工艺保证冷加工效果,优化中间热处理和成品热处理以控制合理的组织和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718合金小口径精密管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Inconel718合金(以下简称718合金)是一种含铌、钼的沉淀硬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国内牌号为GH4169,美国标准牌号为UNS N07718。该合金在高温状态时具有较高强度、良好的韧性以及在高低温环境中均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开采等重要领域。特别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的很多零部件,例如涡轮盘、叶片、机匣、轴、定子、封严、支撑件、管路、紧固件等,都采用718合金制成。
由于718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通常退火态管材室温屈服强度超过400MPa、抗拉强度超过700MPa,冷轧态管材屈服强度超过900MPa、抗拉强度超过1000MPa,因此718合金管材冷加工变形量通常较小,相对变形量难以超过65%,延伸系数一般难以超过3.0。此外,由于718合金高温强度相对较高,采用传统的热穿孔工艺很难得到表面质量理想的管材坯料,必须采用热挤压供坯。而目前718合金热挤压合适的供坯规格通常较大,一般外径均超过100mm,壁厚超过10mm,对于后续冷加工制造小口径、薄壁厚的无缝管增加了较大难度,特别是对于外径8mm以下、壁厚不超过1mm的超小口径无缝管来说,冷加工难度更大。
经查询文献资料和国内外专利,目前尚无与718合金小口径无缝管制造工艺相关的文献报道和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718合金小口径精密管的制造工艺,通过合理控制变形工艺保证冷加工效果,优化中间热处理和成品热处理以控制合理的组织和性能。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718合金小口径精密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中间品冷加工,采用精轧与冷拔结合对中间品进行冷加工,中间品精轧相对变形量为35-45%,中间品冷拔相对变形量为20-30%,精轧机轧制速度30-70次/分钟、轧制送进量1.0~2.0mm/次;
(2)、中间热处理,采用氢保护光亮退火,中间退火温度范围1020-1060℃,保温时间不低于5分钟,保温结束后快速冷却;
(3)、成品热处理,采用固溶处理或固溶处理加时效处理,固溶处理采用光亮热处理进行,时效处理采用真空热处理进行。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步骤(3)后包括成品无损检测步骤,包括超声波探伤、水压试验和涡流探伤。
作为一种优选,外径小于6mm的718合金小口径精密管,对最终冷拔前一个道次的中间品进行超声波探伤。
作为一种优选,水压试验中,试验压力不低于设计工况压力的1.5倍,保压时间不低于5秒。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步骤(2)后包括成品冷拔步骤,冷拔工模具定径段尺寸公差应小于成品外径公差。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脱脂清洗步骤,冷轧和冷拔后的中间管和成品管均采用超声波脱脂清洗。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步骤(3)中,如需时效态交货,则固溶处理后时效温度范围在720~760℃之间,保温时间不少于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3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