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菜鱼复合调味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8785.3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3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焦宇知;黄文垒;刘溪;吴婷婷;徐桃;姜丽娟;朱志鹏;孙兆远;许旖旎;翟玮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27/10 | 分类号: | A23L27/10;A23L27/00;A23L1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郭元聪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调味料 酸菜鱼 大豆油 理化指标 卫生指标 酸菜 味精 肉味粉末香精 柠檬酸 乙基麦芽酚 白胡椒粉 感官指标 技术标准 山梨酸钾 香辣油包 常温下 调料包 干辣椒 鲜味素 香葱粉 检测 白芷 豆蔻 姜粉 麻椒 蒜粉 香叶 生产工艺 白糖 八角 淀粉 小米 贮藏 辣椒 配方 运输 销售 | ||
一种酸菜鱼复合调味料,它涉及一种复合调味料,特别涉及一种酸菜鱼复合调味料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它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1)酸菜调料包:酸菜、小米辣椒、姜粉、香葱粉、蒜粉、大豆油、盐、白糖、味精、肉味粉末香精、鲜味素(I+G)、白胡椒粉、柠檬酸、乙基麦芽酚、水、山梨酸钾;(2)香辣油包:干辣椒、麻椒、八角、香叶、豆蔻、白芷、大豆油;(3)腌鱼包:淀粉、盐、味精。本发明得到的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其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能在常温下运输、贮藏和销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调味料,特别涉及一种酸菜鱼复合调味料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复合调味料是指被用来少量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的组合。一些复合调味料在其他情况下也可作为主食或食品主要成分。
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趋于连锁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和降费增效。因此,标准化复合调味料发展潜力巨大。现代化调味品企业为餐饮行业和食品行业提供天然、便捷、标准化的风味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复合调味料,做到复合调味料的标准化并贯穿产业链,才能带动餐饮行业标准化。
复合调味料标准化主要涉及风味标准化、食材标准化和生产标准化等。食材标准化是复合调味料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标准化是复合调味料标准化的保障,风味标准化是复合调味料标准化的关键。目前已经有适用于基础汤类的珍味鲜、牛肉粉、精煲骨汤粉;适用于酱卤类的速卤汁、珍卤煌;适用于火锅类的珍菌汇和馅料类的蟹黄沙司等复合调味料,特色鲜明,深受消费者欢迎。
酸菜鱼属于川菜,始创于重庆江津的江村渔船,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是川菜风靡全国的先锋代表菜。酸菜鱼鱼片嫩黄爽滑、肉质细腻、汤酸香鲜美、微辣不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酸菜鱼调味料一般分为酸菜包、调料包和辣椒油包,其中酸菜包大多都未经过炒制,有一股腌菜发酵的味道,严重影响了酸菜鱼的整体风味,顾客食用后,会出现口感较差的情况。
目前,有关酸菜鱼复合调味料的研究如下述:
在201010560212.7中公开了一种酸菜鱼调料及利用该调料制作酸菜鱼的方法,优点在于研制出了酸菜鱼的调料、泡青菜和制汤料三部分的调料,可以方便制作出酸菜鱼,缺点在于未对泡青菜进行炒制,有异味会影响酸菜鱼的风味;在201210060551.8中公开了一种四川泡菜酸菜鱼方便符合调味料的制作方法,优点在于对泡青菜进行了炒制且进行了调味,使用方便,缺点在于没有腌鱼的调味料;在201310063917.1中公开了一种方便型酸菜鱼调料,优点在于对泡青菜进行了炒制并调味,也配制了腌鱼料,缺点在于没有单独的香辣油包;在201410258163.x中公开了一种酸菜鱼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优点在于将泡青菜进行了炒制,保持了酸菜鱼鲜香酸辣的风味,缺点在于没有腌鱼的调味料,需要消费者自行调制,增加了制作酸菜鱼的难度;在201610743195.8中公开了一种酸菜鱼调料,优点在于解决了去腥、鲜味不足的问题,同时研制出了兼具保健功能的酸菜鱼调料包,缺点在于成本较高且未研制出腌鱼料包;在201710088792.6中公开了一种鱼汁风味酸菜、酸菜鱼风味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优点在于其酸菜中加入鱼汁酶解液,使酸菜具有浓郁的鱼鲜味道,缺点在于未将酸菜进行炒制,其异味会影响酸菜鱼的整体风味;在201710136795.2中公开了一种酸菜鱼的制作方法,优点在于详细介绍了酸菜鱼的制作方法的每一步骤,缺点在于未酸菜鱼复合调味料进行研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8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菌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米粉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