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碳酸二甲酯装置节能降耗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1353.3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0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燕雯 |
主分类号: | C07C69/96 | 分类号: | C07C69/96;C07C68/08;G01N30/02;G01N30/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精馏塔 精馏塔再沸器 碳酸二甲酯装置 塔顶冷凝器 节能降耗 反应精馏塔 甲醇精馏塔 碳酸二甲酯 节能效果 连续精馏 气液接触 出料口 进料口 再沸器 排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碳酸二甲酯装置节能降耗的装置。技术方案是:反应精馏塔的顶部连接塔顶冷凝器,下部连接精馏塔再沸器,进料口设置在中部,出料口通过塔顶冷凝器连接到加压精馏塔的中部,所述加压精馏塔的下侧设有加压精馏塔再沸器,加压精馏塔的顶部连接到精馏塔再沸器,通过精馏塔再沸器后,一路进入甲醇精馏塔的中部,一路回流到加压精馏塔,加压精馏塔的底部排出粗碳酸二甲酯。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给系统内物料提供了更多的气液接触空间,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另外,其操作简单稳定,可以连续精馏,而且节能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二甲酯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碳酸二甲酯装置节能降耗的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的精馏分离目的是脱除反应过程中加入的过量甲醇,得到高纯度的碳酸二甲酯产品。该精馏分离单元是碳酸二甲酯生产装置的重要组成,其能耗也是影响碳酸二甲酯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降低该精馏单元能耗也成为控制碳酸二甲酯生产成本的重要方法。
目前,附图1是广泛采用的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精馏分离工艺,其工艺流程为:
a)将碳酸丙烯、甲醇和甲醇碱金属催化剂混合物送入反应精馏塔(1)中反应分馏,反应生成的丙二醇(12)自塔釜排出去丙二醇精制塔,生成的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的共沸物自塔顶冷凝器(4)冷凝后一部分回流至反应精馏塔(1),一部分共沸物(10)送入加压精馏塔(2)进行加压精馏。
b)在加压精馏塔(2)高温高压环境下,大部分碳酸二甲酯重组分经塔釜排出去碳酸二甲酯精制塔,小部分碳酸二甲酯和大量甲醇经反应精馏塔再沸器(6)和甲醇精馏塔再沸器(8)换热后分两路,一路返回加压精馏塔做回流液,一路送入甲醇精馏塔。
c)在甲醇精馏塔(3)分离后回收高纯度的塔釜甲醇(14)再利用,塔顶气相甲醇与碳酸二甲酯混合物(15)去后续反应单元。
通过研究分析,上述工艺存在以下不足:
1、蒸汽单耗高。该生产工艺中虽然反应精馏塔(1)和甲醇精馏塔(3)采用加压精馏塔的塔顶气做热源,但是加压精馏塔(2)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来提高加压精馏塔(2)的反应温度和压力。
2、循环水单耗高。该工艺中甲醇精馏塔冷凝器(5)需要消耗大量的循环水来冷却塔顶气相,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甲醇与碳酸二甲酯混合气(15)的冷凝潜热;
3、现有的甲醇精馏塔为常规结构,其精馏效率低且效果不佳。
另外,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实验室离线色谱监控的模式为:生产装置操作人员在需要取样分析时通知化验室带好取样器具,共同来到装置现场取样。分析人员将样品取回后人工进行色谱进样和分析,色谱谱图采集完成后进行色谱谱图处理。处理完成的色谱谱图,做好原始记录然后以电话或检验单等方式将产品质量信息传递给装置操作人员。该质量监控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1)、整个取样、分析、结果报出环节耗时长,每个样品从取样到结果报出需要100-120分钟。(2)、整个操作过程需要1-2名人员的全程参与。(3)、无法实现生产过程高密度的质量监控,质量数据具有较强的滞后效果,多生产操作的调整需求的响及时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碳酸二甲酯装置节能降耗的装置。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用于碳酸二甲酯装置节能降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按质量百分比:
a)碳酸丙烯酯、甲醇与甲醇碱催化剂混合物料(9)经换热器(18)后进入反应精馏塔(1)进行初步反应分馏,反应生成的丙二醇(12)自塔釜底部排出去丙二醇精制塔,生成的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的共沸物自塔顶冷凝器(4)冷凝后一部分回流至反应精馏塔(1),一部分共沸物(10)进入加压精馏塔(2)进行加压精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燕雯,未经秦燕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13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