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表面用的高温耐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8537.2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5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闵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83/04;C08L23/06;C08K13/02;C08K3/36;C08K5/098;C08K3/30;C08K3/34;C08K3/22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武金花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耐磨材料 轴承表面 耐磨性能 环氧树脂 高温增强剂 有机硅树脂 滑石粉 成膜助剂 二硫化钼 高温条件 聚乙烯蜡 硬脂酸镁 加强剂 聚甲基 耐高温 微硅粉 重量份 耐磨 苯基 制备 应用 协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表面用的高温耐磨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26‑30份、聚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24‑26份、硬脂酸镁18‑22份、微硅粉12‑16份、二硫化钼8‑12份、滑石粉6‑10份、聚乙烯蜡5‑9份、成膜助剂4‑8份、高温增强剂1‑3份、耐磨加强剂1‑2份。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表面用的高温耐磨材料,该材料不仅能够耐高温,同时耐磨性能很好,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在高温条件下依旧保持优异的耐磨性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表面用的高温耐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它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产品中,轴承属于高精度产品,不仅需要数学、物理等诸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支持,而且需要材料科学、热处理技术、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数控技术和有效的数值方法及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为之服务,因此轴承又是一个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产品。
现有轴承用的材料虽能耐磨,但在高温条件下,耐磨性能变弱,二者不能很好的达到协调,限制了轴承在机械装备上的技术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表面用的高温耐磨材料,该材料不仅能够耐高温,同时耐磨性能很好,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在高温条件下依旧保持优异的耐磨性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表面用的高温耐磨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环氧树脂26-30份、聚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24-26份、硬脂酸镁18-22份、微硅粉12-16份、二硫化钼8-12份、滑石粉6-10份、聚乙烯蜡5-9份、成膜助剂4-8份、高温增强剂1-3份、耐磨加强剂1-2份。
优选地,所述轴承表面用的高温耐磨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环氧树脂28份、聚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25份、硬脂酸镁20份、微硅粉14份、二硫化钼10份、滑石粉8份、聚乙烯蜡7份、成膜助剂6份、高温增强剂2份、耐磨加强剂1.5份。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液态低粘环氧树脂、固态低粘环氧树脂按照重量比5:3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成膜助剂为丙二醇丁醚。
优选地,所述高温增强剂为高岭土粉、纳米氧化铝、陶瓷粉按照重量比6:4:3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耐磨加强剂为金刚石粉、硅酸钡、硅钙钡按照重量比7:4:3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轴承表面用的高温耐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要求称量各组份原料;
步骤二,将环氧树脂、聚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硬脂酸镁加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转速120-220r/min,搅拌时间为25-35分钟,得到混合物A,随后将混合物A、微硅粉、二硫化钼、滑石粉送入到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05-115℃下反应15-25min,得到混合物B;
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混合物B、聚乙烯蜡、成膜助剂、高温增强剂、耐磨加强剂送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转速为1450-1550r/min,搅拌时间为1-2小时,随后再送入到送入反应釜中,反应温度155-165℃,反应时间1-2小时,冷却,即得发明的轴承表面用的高温耐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闵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闵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8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