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经皮穿刺定位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实现的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2383.4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2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贾志强;贺西京;赵利涛;李三强;范仲凯;董博;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志强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34/20;A61B17/9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魏新培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件 刻度环 圆弧槽 定位框体 定位端 定位装置 经皮穿刺 所在平面 装置实现 导向孔 导向块 外壁 导向装置 动力单元 角度刻度 径向移动 圆心重合 装置操作 穿刺 圆心 穿刺针 定位框 辐射量 中心轴 转动端 穿设 转动 指向 垂直 体内 消毒 | ||
便携式经皮穿刺定位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实现的定位方法,该装置包括定位框体、转动件和刻度环,定位框体的一端部开设有圆弧槽,且该端部的外壁面上沿圆弧槽的周向和刻度环的外壁面上均设有角度刻度;转动件具有一个定位端和转动端,转动件定位端与圆弧槽的圆心重合,定位框体内设有带动转动件定位端转动的动力单元,转动件能够沿圆弧槽的径向移动;刻度环的一端与转动件连接,使刻度环所在平面与定位框体的端部所在平面垂直,刻度环上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上设有用于穿设穿刺针的导向孔,导向孔的中心轴指向圆弧槽的圆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消毒、成本低的穿刺导向装置,该装置操作简便,定位时间较短,减少了患者及术者的辐射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经皮穿刺定位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实现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脊柱微创外科的理念不断完善,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已然从微创方向逐步走向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许多学者将现代脊柱微创外科学科定义为一门将数字、智能、导航技术、内镜技术等融于脊柱外科的综合学科。与开放手术相同,脊柱微创手术通过采用一个或多个微小的切口或穿刺通道,运用特殊的器械和装置,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技术引导下完成穿刺。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切口小、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精确度高、术后功能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
目前,常用穿刺导航技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全程在透视的情况下调整穿刺角度完成;第二种为利用大型计算机数字导航机器人设备;第三种为利用脊柱定位装置。这些装置各有不足之处,第一种术者需是有经验的医师,并且,术中需要多次透视定位,调整穿刺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才能获得满意的穿刺点以及穿刺路径,且术者根据手感在调整定位穿刺方向时,会刺激周围神经及血管组织,最重要的是,多次透视增加了患者及术者的辐射量;第二种需要重金购置大型设备,在绝大多数医院来说难以实施;第三种脊柱定位装置目前都在探索阶段,在临床可行性以及导航准确性有待提高,并且大多数设备较大、不易消毒,需要根据测量值运用公式转换间接得出穿刺角度及深度,因患者移动而导致变动穿刺位置时,需要重新调节参数,相对增加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感染风险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经皮穿刺定位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实现的定位方法,该装置结构简单,该装置的定位时间较短,减少了患者及术者的辐射量。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便携式经皮穿刺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定位框体、转动件和刻度环,定位框体的一端部开设有圆弧槽,且定位框体该端部的外壁面上沿圆弧槽的周向设有角度刻度;转动件具有一个定位端和转动端,其中,转动件的定位端与圆弧槽的圆心重合设置,定位框体内设有能够带动转动件的定位端转动的动力单元,转动件的转动端被限制在圆弧槽内,使转动件能够沿圆弧槽的径向移动;刻度环的外壁面上沿其周向设有角度刻度,且刻度环的一端与转动件连接,使刻度环所在的平面与设有圆弧槽的定位框体的端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刻度环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上设有用于穿设穿刺针的导向孔,导向孔的中心轴始终指向圆弧槽的圆心。
其中,所述的动力单元包括外啮合设置的扇形齿轮和完全齿轮,扇形齿轮的齿数大于完全齿轮的齿数,扇形齿轮的转动中心通过转动轴与转动件的定位端固定连接,完全齿轮的转动中心连接有手柄,手柄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定位框体的内壁面上。
其中,转动件的转动端连接有限位柱,限位柱伸入圆弧槽中且与圆弧槽间隙配合,位于定位框体内部的限位柱上套设有防止限位柱从圆弧槽中脱出的螺母和垫片。
本发明中,所述的刻度环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圆弧板,所述的导向块是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移动板以及用于连接两个移动板的连接板构成的U型结构,两个移动板滑动配合连接在两个圆弧板上,两个圆弧板的一端与转动件固定连接,两个圆弧板的另一端通过设有防止导向块从刻度环上脱出的限位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孔开设在连接板上;所述的转动件为直杆结构,且转动件的定位端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最低位置与圆弧槽的圆心重合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志强,未经贾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2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