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电化学发光法拉第笼免疫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3247.5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宇芳;张青青;徐利华;王娇;饶家佳;郭智勇;王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5 | 分类号: | G01N33/5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组蛋白 乙酰 转移酶 电化学 发光 法拉第 免疫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电化学发光法拉第笼免疫传感器,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捕获单元:合成磁性氧化石墨烯,依次用EDC/NHS溶液、HCl处理,随后与捕获抗体Ab1结合,常温孵育,最后加入BSA封闭GO表面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获得捕获单元Ab1‑nanoFe3O4@GO;(2)制备信号单元:识别抗体Ab2连接DNA四面体中,合成四面体‑Ab2;再合成纳米金(AuNPs),使之与氧化石墨烯形成复合物GO@AuNPs,随后与四面体‑Ab2结合,再加入Ru发光体,制得信号单元;(3)制备法拉第笼免疫传感器:取Ab1‑nanoFe3O4@GO溶液滴涂于MGCE表面,得Ab1‑nanoFe3O4@GO/MGCE,记为电极a;取p300溶液滴涂于Ab1‑nanoFe3O4@GO/MGCE,得p300/Ab1‑nanoFe3O4@GO/MGCE,记为电极b;最后,取Ru‑GO@AuNPs‑四面体‑Ab2溶液滴涂于p300/Ab1‑nanoFe3O4@GO/MGCE,得Ru‑GO@AuNPs‑四面体‑Ab2/p300/Ab1‑nanoFe3O4@GO/MGCE,记为电极c,即为电化学发光法拉第笼免疫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电化学发光法拉第笼免疫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属于功能材料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是一种通过对核心组蛋白尾部赖氨酸残基进行可逆的乙酰化修饰进而调控转录的起始,由此介导基因激活和抑制的生物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及其复合物参与了生物体内许多与基因转录调控相关的重要生理过程,如:DNA复制、修复,染色体组装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此外组蛋白乙酰化功能紊乱或乙酰转移酶的异常作用与肿瘤的形成特别是白血病的形成有关,代谢综合征和神经失调等也与乙酰化功能紊乱有紧密关系。在生物学及生理学上,HAT已经广泛用作药物标记。临床试验研究发现,乙酰化相关酶的量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抑制增殖或促进凋亡的作用,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治疗中具有诱人的前景。总之,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对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电化学发光(ECL),是通过电极对含有化学发光物质的体系施加一定的电压或通过一定的电流,电极氧化还原产物之间或电极氧化还原产物与体系其它共存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某种不稳定的中间态物质,该物质分解而产生的化学发光现象,既集成了发光与电化学分析技术的优点,又具有二者结合产生的可控性、选择性、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及动力学响应范围宽等新优势。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是一种将电化学发光技术与免疫学分析方法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背景等特点的生物传感器。近代临床医学对疾病标志物免疫分子快速、灵敏的检测要求,极大的推动了信号放大型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且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化学、材料及生物等多种技术特异性地转化并放大与免疫反应有关的检测信号,成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重要研究方向,利用电化学发光的高灵敏、高特异及操作简单等优势,构建免疫传感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3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