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分子薄膜的高压电极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7626.1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0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权;张旭;覃双;崔洪亮;刘兴宇;徐兴烨;邵志强;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41/047 | 分类号: | H01L41/047;H01L41/2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贾泽纯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分子 薄膜 高压电 极化 系统 | ||
一种用于高分子薄膜的高压电极化系统,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压电材料有序取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分子薄膜的高压电极化系统。本发明有效保证待极化样品极化后β向晶体方向性一致性均匀分布、样品极化区域形态多样化、且避免单点电晕极化存在的单一场强过大使得样品被击穿导致成品率下降,从而有效提高了极化的成品率。该极化系统由高压极化电源、高压电极、极化电场组件、薄膜极化组件和加热装置组成;所述极化电场组件由极化平板上电极和极化平板下电极组成;所述薄膜极化组件由主极化硅片和底板极化硅片组成。本发明用于生产高分子极化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压电材料有序取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分子薄膜的高压电极化系统。
背景技术
高分子压电材料在航天、电子、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压电材料相比,高分子压电材料属于柔性材料,可以随应用需要可以制作成不同形态,因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由于高分子压电材料大多数晶区的极化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就薄膜整体而言不具有自发极性。因此,将其极化处理,使整个薄膜具有自发极化性,才能使薄膜在承受一定方向的外力或变形时,产生压电效应,所以提高薄膜内部β型晶体的含量是其具有高压电性的关键。
极化方法很多种,常用的有高温热极化法、电晕极化法两种。其中高温热极化方法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且极化较为彻底,极化后的材料后期稳定性好。缺点是容易造成材料的击穿,所施加的电场相对较低,从而造成了极化效率不高,耗时,难以实现连续性生产;而电晕极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极化方法,一般在室温下进行,室温下电晕极化的聚合物材料,深阱浅阱均有捕获电荷,浅阱中捕获的电荷容易越出陷阱,衰减较快。为了排除浅阱的捕获,适当的高温极化有明显效果。电晕极化的优点一是不易发生由于样品膜的缺陷而造成的破坏性击穿;二是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大规模连续操作。
在高压极化过程中,有多种内外界因素影响着最终的极化效果,其中极化电极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极化电极一般为平板-探针型,即下电极为一金属平板,在极化过程中起到承载薄膜的作用,上电极为针尖电极,但此种方法极化效率比较低,电场强度分布不均匀,而且极化时膜片被击穿破损率比较低,会存在β向晶体方向性不一致等问题,最终会影响薄膜的压电参数。
传统极化方法存在极化方法生产合格率较低,基本不能大规模生产的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分子薄膜的高压电极化系统可以解决传统极化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分子薄膜的高压电极化系统,其中的薄膜极化组件具有表面平整度高,极化场强均匀分布待极化样品表面、极化区域大、极化区域变化灵活等特点,有效保证待极化样品极化后β向晶体方向性一致性均匀分布、样品极化区域形态多样化、且避免单点电晕极化存在的单一场强过大使得样品被击穿导致成品率下降,从而有效提高了极化的成品率。
一种用于高分子薄膜的高压电极化系统由高压极化电源、高压电极、极化电场组件、薄膜极化组件和加热装置组成;所述极化电场组件由极化平板上电极和极化平板下电极组成;所述高压极化电源上外接有高压电极,所述薄膜极化组件由主极化硅片和底板极化硅片组成;所述高压电极位于极化平板上电极的上方,所述极化平板上电极的下方依次设置主极化硅片、底板极化硅片、极化平板下电极和加热装置,所述主极化硅片和底板极化硅片之间设置待极化样品;所述极化平板上电极、主极化硅片、待极化样品、底板极化硅片、极化平板下电极和加热装置的几何中心位于高压电极的中轴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分子薄膜高压电极化系统,通过高压极化电源和高压电极将高压电场加载到高压极化电场组件表面,并通过薄膜极化组件将电场均匀加载到待极化样品表面,使待极化样品具有有序一致性。
薄膜极化组件可以保护高分子膜在极化过程中表面极化均匀且不易被高压击穿,同时可以通过对薄膜极化组件的特殊处理,实现具有特殊图形的极化区域;该极化系统结构简单,高分子薄膜极化系统的生产合格率较高,且能实现大规模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7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