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酶转化液中分离提取L-草铵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9497.8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4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薛亚平;郑裕国;郭宇星;徐建妙;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30 | 分类号: | C07F9/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化 分离 提取 草铵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酶转化液中分离提取L‑草铵膦的方法,采用酶催化法生产L‑草铵膦时,酶催化液中除了含有L‑草铵膦,还含有酶或菌体、副产物(通常是有机物)、未反应的D‑型底物、铵盐等杂质,由于L‑草铵膦具有易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有机溶剂等特点,分离提取程度困难。本方法主要通过以下3步对L‑草铵膦进行分离提取:(1)预处理;(2)离子交换法;(3)结晶。最后得到的产品纯度达到98%以上,收率达到98%以上。本发明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成本低,且L‑草铵膦收率髙,产品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酶转化液中分离提取L-草铵膦的方法,属于化学-酶法生产氨基酸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草铵膦(glufosinate ammonium)又名草丁膦,是一种由德国赫斯特公司(现在的拜耳公司)研发的有机磷类除草剂。草铵膦的化学式为C5H12NO4P,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有机溶剂,对光稳定。草铵膦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灭杀性等特点,并且随着百草枯的退市,以及对草甘膦和百草枯的抗性难除杂草越来越多,草铵膦凭借它独特的除草机理而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售的草铵膦均为外消旋混合物,但只有L-构型的草铵膦具有除草活性,如果使用L-草铵膦可以降低其50%的使用量。
目前L-草铵膦的生产方法可分为化学法和生物法。迄今为止化学法合成L-草铵膦的报道较多。化学法可以通过手性辅助剂诱导法、天然氨基酸手性源法、不对称催化加氢法和不对称Michael加成法等合成L-草铵膦。化学法具有生产方便、见效快等优点。但是化学法合成L-草铵膦通常步骤冗长,合成路线复杂,收率低,且手性拆分试剂昂贵。生物法可根据起始的原料和途径分为3大类:1)以L-草铵膦的衍生物为底物,通过酶法直接水解获得;2)以外消旋草铵膦的前体为底物,通过酶的选择性拆分获得;3)以2-羰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为底物,通过酶的不对称合成获得,其中涉及的酶系主要有以下7种:1)蛋白酶、2)磷酸二酯酶I、3)脱乙酰基酶、4)酰胺酶、5)α-胰凝乳蛋白酶、6)谷氨酸脱氢酶、7)转氨酶。与化学法相比,生物法合成L-草铵膦具有立体选择性严格、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等优点,探索生物法生产L-草铵膦的可行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产业化价值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合成L-草铵膦的详细报道,但是关于分离提纯L-草铵膦的报道却很少。目前较多的是关于外消旋草铵膦的分离提取的报道。专利CN102127110A中使用钠滤膜分离与电渗析膜分离的组合工艺分离提纯草铵膦。该发明从富含无机盐的草铵膦溶液中有效的分离草铵膦,收率达到95%以上,草铵膦纯度达到95%以上。但是膜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常出现传质阻力增高,膜通量下降,截留率、操作压力升高等现象。美国专利US5153355中,作者利用两种不同的高聚物或者高聚物/无机盐的双水相萃取系统对L-谷氨酸和L-草铵膦的混合溶液进行有效的分离,得到纯度96%的L-草铵膦溶液。但是这一方法易乳化、相分离时间长、成相聚合物的成本较高。专利CN104860988A使用浮选法来分离纯化草铵膦。该方法草铵膦盐酸盐反应液开始,先用减压蒸馏去除稀盐酸,再使用氨水最大限度生成氯化铵,然后减压蒸馏除去水,最后用浮选溶剂将草铵膦与盐分离,草铵膦的收率与纯度均在95%以上。但是浮选法需要使用的试剂较多,成本高,影响因素多,对工艺要求较高。陈一飞在《草铵膦(Basta)的离子交换树脂提纯技术》中公开了使用201×7强碱型阴离子树脂吸附无机杂质以分离纯化草铵膦的方法。但是此方法消耗的酸碱溶剂较多,且收率较低,低于80%。
综上所述,现有的关于L-草铵膦分离提纯方法较少,大多是关于从化学法生产的外消旋草铵膦溶液中分离提取。并且现有的报道的草铵膦分离方法大都存在操作复杂、运行成本太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反应结晶、离子交换分离和结晶等工艺从酶转化液中分离提取L-草铵膦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和产品纯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94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棒状二烷基次膦酸盐晶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精草铵膦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