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酒中八种生物胺的UPLC-MS/MS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1415.3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露;刘国英;马雷;马金同;沈小梅;胡心行;李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润安信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34101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乔恒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6820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胺 白酒 定量分析 线性相关系数 相对标准偏差 苯乙胺 前处理 亚精胺 衍生化 检测 腐胺 精胺 酪胺 色胺 尸胺 组胺 回收率 定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酒中八种生物胺的UPLC‑MS/MS检测方法,可在白酒中同时定性定量分析腐胺、尸胺、组胺、酪胺、苯乙胺、亚精胺、色胺及精胺8种生物胺。本发明前处理简单,无需衍生化,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回收率8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以内,说明本发明方法能运用于白酒中的八种生物胺的定量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酒中八种生物胺的UPLC-MS/MS检测方法,属于白酒检测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脂肪族(腐胺、尸胺、精胺、亚精胺)、芳香族(酪胺、苯乙胺)或杂环类(组胺、色胺)低分子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的脱梭或醛和酮的胺化和转氨基作用形成的,对动植物和微生物活性细胞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适量的生物胺有助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过量则会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可导致血压升高,头痛,脸色潮红,出现皮疹;有时主要是胃肠功能紊乱,包括突然出现呕吐和腹泻,并伴随腹痛等症状。生物胺往往是在食品腐烂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与食物中毒有关的主要生物胺及其前体为:组氨酸(组胺)、酪氨酸(酪胺)、色氨酸(色胺)、赖氨酸(尸胺)、鸟氨酸(腐胺)、精氨酸(精胺)、亚精胺(轻色氨酸)。生物胺的产生有三个条件:一、有可利用的自由氨基酸,但不一定总是导致生物胺的产生;二、氨基酸脱梭酶阳性微生物的存在;三、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利于细菌的生长,脱梭酶的合成和提高脱梭酶活性。
生物胺的来源很多,各种动植物的组织中都含有少量的生物胺,它是生物有机体内的正常活性成分,在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此外,也普遍存在于多种食品和含酒精的发酵饮料中,如:干酪、肉制品、水产品、啤酒、葡萄酒等。生物胺存在于多种食品尤其是发酵食品(如奶酪、葡萄酒、啤酒、米酒、发酵香肠、调味品)水产品及肉类产品等中。有人认为葡萄酒中的
各种动植物的组织中都含有少量的生物胺,也普遍存在于多种食品和酒、饮料中。生物胺不仅是生成荷尔蒙、核酸、蛋白质的前体,也是生成致癌物质的前体。少量的生物胺对人体有益,如儿茶胺、和组胺等能调节神经活动,控制血压;苯乙胺和酪胺有升压作用。过量摄入则会引起中毒。
生物胺引起的食品安全和水产品出口问题,生物胺中组胺对人类的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酪胺。摄入8~40mg组胺会产生轻微中毒症状,超过40mg会产生中等中毒症状,超过100mg会产生严重中毒症状。酪胺超过100mg会引起偏头痛。当食品中生物胺含量达到1000mg·kg-1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除了组胺、酪胺本身的作用外,其他生物胺的存在会增强组胺和酪胺的不良作用。因此,很难确定一个标准来衡量生物胺的毒性。美国FDA通过对爆发组胺中毒的大量数据的研究,确定食品中组胺的危害作用水平为:500mg·kg-1;欧盟规定鲭科鱼类中组胺含量不得超过100mg·kg-1,其他食品中组胺不得超过100mg·kg-1,酪胺不得超过100~800mg·kg-1;我国规定鲐鱼中组胺不得超过1000mg·kg-1,其他海水鱼不得超过300mg·kg-1。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如没有重视生物胺的检测,出口产品易遭罚没,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白酒中八种生物胺的UPLC-MS/MS检测方法,利用UPLC-MS/MS定量分析腐胺、尸胺、组胺、酪胺、苯乙胺、亚精胺、色胺及精胺八种生物胺,前处理方法简单,无需衍生。本发明方法能快速高效对白酒中八种生物胺进行检测,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回收率8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以内,说明此方法能运用于白酒中的8种生物胺的定量分析,为白酒中八种生物胺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润安信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润安信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1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