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舱口梁装配矫正装置和应用该装置的矫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1303.6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6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平;洪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0 | 分类号: | B23K31/00;B23K37/04;B23K10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廖华均 |
地址: | 52914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矫正装置 矩形开口 舱口 母板 矩形槽 矫正 装配 连通矩形槽 纵插槽 母材 纵边 拆除 节约生产成本 携带方便 作业工序 作业效率 共线 焊疤 凸台 应用 装卸 背离 残留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舱口梁装配矫正装置和应用该装置的矫正方法,矫正装置包括母板,母板设横向的矩形槽,母板边缘设连通矩形槽的矩形开口,矩形槽背离矩形开口的一侧形成有连通矩形槽的纵插槽,矩形开口、矩形槽及纵插槽的其中一侧纵边均共线,母板对应矩形开口另一侧纵边的位置形成有凸台。本发明能实现无码矫正,确保舱口梁装配精度质量,而且焊疤少,也不会在拆除过程中留下码脚,并且拆除时也更加方便,不会在拆除的过程中破坏舱口梁的母材,因此在报验时也不会因残留码脚和破坏母材而出现拒检等问题,有利于减少作业工序,提高作业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并且,该矫正装置制作轻巧、装卸快捷、携带方便、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舱口梁装配矫正装置和应用该装置的矫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精度造船技术对提高造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各船厂为了提高分段制作精度,不断的引进各种新型技术、新设备,如何在较快的生产节奏中保证造船精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据了解,以往在分段生产建造过程中,舱口围中的舱口梁安装过程难于保证垂直度,为了确保安装精度控制,基本上是靠采用加强斜撑及点定位焊固定,加强斜撑拆除后会残留大量的码脚,有时拆除加强斜撑操作不当还会容易使母材破坏,因此在船东或船检报验时往往会因安装角度偏差、码脚处理不到位或者母板破坏从而拒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要求拆后重装或者换板,从而增加整改工作量,延长造船周期,增加造船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实现无码矫正,确保装配精度质量,焊疤少,减少作业工序,提高作业效率的舱口梁装配矫正装置和应用该装置的矫正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舱口梁装配矫正装置,包括有母板,所述母板上开设有横向设置的矩形槽,所述母板的横向边缘开设有连通所述矩形槽的矩形开口,所述矩形槽背离所述矩形开口的一侧形成有连通所述矩形槽的纵插槽,所述矩形开口、矩形槽及纵插槽的其中一侧纵边均共线,所述矩形开口的横边短于所述矩形槽的横边,所述母板对应所述矩形开口另一侧纵边的位置形成有凸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母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矩形槽的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设置在所述矩形槽背离所述矩形开口的一侧,且对应所述凸台的位置上。
一种应用上述矫正装置矫正舱口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通过矩形开口将母板套在T形的舱口梁上,并保证舱口梁的腹板位于矩形槽内,舱口梁的一侧底板插入到所述纵插槽内;第二步,将底板固定在所述矩形开口、矩形槽及纵插槽共线的纵边上,并使腹板远离底板的一侧与所述凸台相接触;第三步,在腹板背离所述矩形开口的一侧与矩形槽的边缘之间敲入第一楔形铁尖,反复敲打第一楔形铁尖并测量舱口板的腹板和底板之间的垂直度,直至腹板和底板之间的垂直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以下第四个步骤:第四步,将所述第一楔形铁尖固定连接到所述母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母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矩形槽的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设置在所述矩形槽背离所述矩形开口的一侧,且对应所述凸台的位置上。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以下第四个步骤:第四步,在所述纵向槽内敲入第二楔形铁尖,并使所述第二楔形铁尖挤压舱口梁的腹板。
进一步,还包括有以下第五个步骤:第五步,将所述第一楔形铁尖和第二楔形铁尖固定连接到所述母板上。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以下第四个步骤:第四步,在所述纵向槽内加装千斤顶,并使所述千斤顶挤压所述腹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13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