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豆炼油的脱臭碱炼脱色一体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4327.7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5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邹水洋;彭敏;周显宏;李川;邓君;何侠;张乐;祝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中储粮油脂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14 | 分类号: | C11B3/14;C11B3/06;C11B3/10;C1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郑钢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筒 二次利用 蒸汽 脱臭 脱色 碱炼 脱臭装置 上盖板 收集箱 脱臭筒 连通 蒸汽收集管 通入管 一体机 炼油 大豆 中空反应筒 进料软管 上部腔体 脱色装置 蒸汽收集 转换装置 软管 出料泵 隔离板 碱炼油 进料管 下机架 空腔 内壁 加热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豆炼油的脱臭碱炼脱色一体机,下机架上设置有脱臭装置和碱炼脱色机构,碱炼脱色机构包括内壁为空腔的反应筒、隔离板和中空反应筒上盖板,反应筒的上部和下部通过转换装置连通,反应筒的下部配合有脱色装置,反应筒上盖板上设置有蒸汽二次利用通入管和蒸汽二次利用收集箱,脱臭装置包括脱臭筒和蒸汽通入装置,脱臭筒的上部设置有脱臭进料管和脱臭蒸汽收集管,脱臭蒸汽收集管通过蒸汽收集软管与蒸汽二次利用收集箱连通,脱臭筒下的脱臭出料泵通过碱炼油液进料软管与反应筒的上部腔体连通;本发明通过反应筒上盖板和其上的蒸汽二次利用收集箱盒蒸汽二次利用通入管,实现脱臭装置的蒸汽对反应筒进行加热,实现能量的二次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油的炼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豆炼油的脱臭碱炼脱色一体机。
背景技术
大豆是一种常用的农作物,其内含有较为丰富的油脂,因此多用于炼制大豆油,大豆油在炼制过程中都会先将其炼制成毛油,毛油需要经过沉淀然后将其中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之后通过水化将蛋白质、磷脂和粘液等液体杂质去除,之后经过蒸汽蒸馏脱臭,然后再放入到碱炼设备中,之后加入特制的碱液产生皂化反应,完成碱炼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脱色反应,一般都是加入脱色剂吸附后在进行过滤;现有的脱臭、碱炼和脱色大多都是采用两组设备单独完成的,蒸汽蒸馏脱臭后蒸汽还留存有大量的热量,现有的设备大多没有对对其进行再次利用,而碱炼的温度大约是50-60度,脱色一般也需要进行细微的加热才能够确保脱色反应的完全进行,因此两组反应设备需要两组加热装置,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亟待设计一种能够将脱臭、碱炼和脱色一体化设备,能够实现能量的再次利用,降低整体炼制的能量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大豆炼油的脱臭碱炼脱色一体机,将碱炼和脱色在一个中部设置有隔离板反应筒内完成,同时将反应筒的筒壁制作成空腔壁,通过内空的反应筒上盖板和其上的蒸汽二次利用收集箱盒蒸汽二次利用通入管,实现了脱臭装置的蒸汽对反应筒进行加热,实现了能量的二次利用,降低了能量的消耗。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大豆炼油的脱臭碱炼脱色一体机,它包括上机架(2)和下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机架(1)上设置有脱臭装置(51)和碱炼脱色机构(52),所述的碱炼脱色机构(52)包括设置在下机架(1)上且内壁为空腔的反应筒(3),所述的反应筒(3)的中部设置有隔离板(4),所述的反应筒(3)的上部设置有与其内壁连通的中空反应筒上盖板(7),所述的反应筒上盖板(7)上设置有与反应筒(3)上部配合的搅拌装置(8),且反应筒(3)的上部和下部通过转换装置连通,所述的反应筒(3)的下部配合有脱色装置(5),所述的反应筒上盖板(7)上设置有与其空腔连通的蒸汽二次利用通入管(54),所述的蒸汽二次利用通入管(54)连接有蒸汽二次利用收集箱(53),所述的脱臭装置(51)包括设置在下机架(1)上的密封的脱臭筒(57)和与其连通的蒸汽通入装置,所述的脱臭筒(57)的上部设置有脱臭进料管(62)和脱臭蒸汽收集管(64),所述的脱臭进料管(62)上设置有脱臭进料单向阀(63),所述的脱臭蒸汽收集管(64)内设置有脱臭蒸汽收集风机(65),且脱臭蒸汽收集管(64)通过蒸汽收集软管(55)与蒸汽二次利用收集箱(53)连通,所述的脱臭筒(57)的下部连通有脱臭出料泵(58),所述的脱臭出料泵(58)通过碱炼油液进料软管(56)与反应筒(3)的上部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蒸汽通入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机架(1)上的蒸汽发生装置(59),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59)连接有脱臭蒸汽通入管(60),所述的脱臭蒸汽通入管(60)与脱臭筒(57)侧壁设置的脱臭蒸汽通入泵(61)连通,且脱臭筒(57)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不少于三个脱臭蒸汽通入泵(61),所述的转换装置包括反应筒(3)的上部开设有碱炼出料口,所述的碱炼出料口连通有转换软管(13),且碱炼出料口从内至外嵌入有滤膜(16)和转换单向阀(17),所述的转换软管(13)与设置在反应筒(3)下部并与其下部内腔连通的转换泵(14)连接,且转换泵(14)还连接有出料软管,所述的转换泵(14)与出料软管和转换软管(13)连接的部位均设置有转换控制阀(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中储粮油脂工业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理工学院;中储粮油脂工业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4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