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下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6743.0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1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川濑恭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1/00;B60K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王庆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下部结构 | ||
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所述车辆下部结构包括一对下边梁,所述一对下边梁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底板面板的两个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每个所述下边梁都被构造成包括:外部部分,所述外部部分定位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内部部分,所述内部部分与所述外部部分成一体地形成,并且定位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并且所述内部部分与所述外部部分一起形成封闭的横截面部分;以及第一减震部分,所述第一减震部分与所述外部部分和所述内部部分成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减震部分在封闭的横截面部分内沿车辆宽度方向跨在所述外部部分与所述内部部分之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13-133046公开了一种技术,所述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底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处支撑电池单元的车辆下部结构,该电池单元是一个驱动电源装置。具体而言,在该相关技术中,在下边梁(rocker)与电池单元之间布置有角管状电池侧框架,并且所述角管状电池侧框架被附装到下边梁和电池单元,以便与两者相邻。
当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中向下边梁输入冲击载荷并且下边梁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下边梁的内侧)变形时,拉力作用在下边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在上述相关技术中,由于电池侧框架设置成与下边梁相邻,所以压缩力作用在电池侧框架的下边梁侧上。
即,在JA-P No.2013-133046中,作用在下边梁和电池侧框架两者上的应力通过作用在相邻位置处的拉力和压缩力抵消。由此,这抑制了下边梁和电池侧框架的变形,从而抑制了下边梁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侵入(也被称为向内折叠)。
然而,在与杆的侧面碰撞中,当局部的较大载荷输入到下边梁时,下边梁有可能会向内折叠。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所述车辆下部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和抑制下边梁的向内折叠。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车辆下部结构包括一对下边梁,所述一对下边梁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底板面板的两个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每个所述下边梁中都被构造成包括外部部分、内部部分和第一减震部分。外部部分被定位在下边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内部部分与外部部分成一体地形成,并且被定位在下边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并且内部部分与外部部分一起形成封闭的横截面部分。第一减震部分与外部部分和内部部分成一体地形成,并且在封闭的横截面部分内沿车辆宽度方向跨在外部部分与内部部分之间。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车辆下部结构中,下边梁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底板面板的两个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每个所述下边梁都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在每个下边梁中,定位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外部部分和定位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的内部部分彼此成一体地形成,使得所述外部部分和内部部分形成封闭的横截面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成一体地形成”这里是指外部部分和内部部分通过挤出、拉拔或类似方式被形成为单个单元。
在本公开中,在下边梁中,与其中例如通过将构成外部部分和内部部分的两个面板接合在一起而形成下边梁的情况相比,将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彼此成一体地形成使得能够增大下边梁的强度。
为了将构成下边梁的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的两个面板接合在一起,焊接、紧固或类似方式是必要的。然而,在本公开中,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彼此成一体地形成,使得这样的工作变得不再必要,并且从而使得能够相称地降低成本。
此外,第一减震部分在每个下边梁的封闭的横截面部分内与外部部分和内部部分成一体地形成。第一减震部分在封闭的横截面部分内沿车辆宽度方向跨在外部部分与内部部分之间。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以下被称为“车辆侧面碰撞”)中输入到下边梁的冲击载荷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减震部分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传输。
通常,从保护车厢内部的角度来看,下边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将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当载荷通过第一减震部分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传输时,从下边梁获得反作用力。因此,第一减震部分塑性变形,从而吸收冲击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6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耕机挡泥板结构
- 下一篇:车辆下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