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碰撞安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3393.9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1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丁桦;周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6 | 分类号: | B60R21/0136;B60R21/207;B60N2/4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碰撞安全 气囊 内置 座椅 安全气囊 安装部位 乘员身体 二次伤害 释放活动 座椅靠背 安全带 头面部 包覆 后背 吸能 车身 变形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安全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座椅从安装部位释放活动的步骤,以及控制座椅上安全气囊释放展开包覆乘员身体的步骤。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安全带内置的气囊保护乘员胸前头面部区域,利用座椅靠背内置的气囊保护乘员后背,并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充分利用车身变形吸能,减少对乘员的二次伤害,提高碰撞时乘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汽车碰撞发生后的安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碰撞吸能是通过汽车车体变形实现的,汽车的变形空间越大,吸能性能就越好。传统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设计理念是高强度的车身与汽车前后部吸能结合,通过前后吸能区吸收碰撞能量,把乘员保护在乘员舱内。由于传统的汽车座椅是固定设置的,所以车身本身变形空间有限。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碰撞达到一定程度后,位于汽车方向盘或车身上的安全气囊会打开,在车身和乘员之间形成缓冲垫,以便缓冲对乘员的冲击。研究表明,设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在车祸中,对于头部的受伤率可以减少25%,面部受伤率可以减少80%左右,可以看出安全气囊对于碰撞后的乘员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测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时发生碰撞,并在0.2秒内停止时,气囊会以大约300km/h的时速弹出,因此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乘员头部、颈部等人体较为脆弱的部位会难以承受,还是会造成对乘员的伤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提高汽车碰撞后乘员安全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汽车碰撞后乘员安全性的汽车碰撞安全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汽车碰撞安全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座椅从安装部位释放活动的步骤,以及控制座椅上安全气囊释放展开包覆乘员身体的步骤。
通过在碰撞发生时,将座椅从安装部位释放活动,使座椅及乘员可以一起移动,充分利用车内空间作为变形吸能区域,避免车身发生变形时对固定座椅上的乘员产生的直接挤压,而且在座椅移动的同时,通过座椅上的安全气囊释放展开,包覆在乘员身体外,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并在乘员身体外形成缓冲气垫,减缓冲击,提高乘员在碰撞时的安全性,减少二次伤害。由于乘员不需要承受在车身上设置的安全气囊展开所带来的冲击,还可以减少安全气囊对乘员的意外伤害。
在汽车碰撞时,将车内安装部位上的座椅释放活动;同时释放预置在座椅安全带内的第一安全气囊,向乘员胸部前方释放展开并包覆乘员身体前侧,释放预置在座椅靠背内的第二安全气囊,向乘员身体两侧释放展开并包覆乘员身体两侧。座椅被释放的同时,将座椅安全带内的第一安全气囊释放展开,包覆在乘员身体的前侧,可以保护乘员胸部及头部,座椅靠背内的第二安全气囊同时被释放展开包覆在乘员身体的两侧,从而同时将乘员身体周围全面包覆,并将乘员通过气垫固定在座椅上,随着座椅活动,避免车身变形的直接挤压伤害。
在释放第二安全气囊时,展开填充乘员背部和座椅靠背表面之间的空隙。当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在乘员前倾产生的拉力下会被拉长一定距离,从而导致乘员的后背与座椅靠背之间产生间隙,释放的第二安全气囊可以填充乘员背部与座椅靠背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在乘员背部形成缓冲气垫,从而将乘员胸前后背都被气囊包裹,并被固定在座椅上,从而减少对乘员头部、颈部等脆弱部位的冲击,提高乘员在碰撞时的安全性,克服了传统安全气囊从方向盘或车身上向乘员方向展开时对乘员产生伤害的风险,以及由于乘员在座椅上前后移动对头颈部产生的二次伤害风险。
还包括预先设置座椅释放阈值以及预先设置第一安全气囊释放阈值和第二安全气囊释放阈值的前置步骤。可以根据车身预计的变形程度设置座椅被释放的阈值,和两个安全气囊释放展开的阈值,从而提高不同车身结构下乘员的防撞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33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醒驾驶员安全距离的辅助驾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校车落水安全逃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