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4023.7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5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彬;陈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恩耐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绕组 红外感应电路 主电路 抽头 非隔离 开关管 红外感应控制电路 非隔离电路 输出端 输入端 供电 与非 隔离 正极 输出端连接 供电设计 控制电路 母线电压 负极 抽头端 电路能 兼容性 串接 电路 输出 优化 | ||
1.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非隔离主电路、红外感应电路、开关管Q1和LED负载,非隔离主电路输出端连接有主绕组T1,主绕组T1抽头出VL1端连接红外感应电路之输入端,开关管Q1串接在LED负载负极和主绕组T1一端,开关管Q1之栅极与红外感应电路之输出端、主绕组T1一端相连接,LED负载之正极与非隔离主电路之母线电压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开关管Q1之源极与主绕组T1一端相连接,开关管Q1之漏极与LED负载之负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非隔离主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之正极与主绕组T1之另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之负极与LED负载正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LED负载之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EC5和电阻R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非隔离主电路还包括电解电容EC4和电阻R7,电解电容EC4和电阻R7并联连接在LED负载之正极与主绕组T1一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开关管Q1之源极与主绕组T1一端之间连接电阻R12,开关管Q1之栅极与红外感应电路输出端之间连接电阻R1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红外感应电路包括整流模块、稳压模块、红外传感器模块和MCU单片机,整流模块输入端连接主绕组T1抽头端VL1,整流模块输出端连接稳压模块输入端,稳压模块输出端连接红外传感器模块输入端,红外传感器模块输出端连接MCU单片机输入端,MCU单片机输出端连接开关管Q1之栅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红外感应电路还包括滤波模块,滤波模块输入端连接整流模块输出端,滤波模块输出端连接稳压模块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红外感应电路还包括信号放大模块,信号放大模块输入端连接红外传感器模块输出端,信号放大模块输出端连接MCU单片机输入端。
10.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红外感应电路输出端为高电平时,第一状态:开关管Q1之源极和漏极相导通,电源从非隔离主电路正极输入端经过LED负载正负极、主绕组T1和非隔离主电路负极输入端形成回路,以使LED负载接通,且主绕组T1储电;第二状态:主绕组T1通过二极管D1,经过LED负载正负极形成回路,主绕组T1放电;主绕组T1处于连续充放电状态;同时,主绕组T1之抽头端VL1为连续方波电压经整流滤波后为红外感应电路提供供电电压;
红外感应电路输出端为低电平时,开关管Q1之源极和漏极断开,LED负载不接通处于待机状态,主绕组T1间断性充放电;同时,主绕组T1之抽头端VL1为脉冲电压经整流滤波后为红外感应电路提供供电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恩耐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恩耐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40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