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4023.7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5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彬;陈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恩耐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绕组 红外感应电路 主电路 抽头 非隔离 开关管 红外感应控制电路 非隔离电路 输出端 输入端 供电 与非 隔离 正极 输出端连接 供电设计 控制电路 母线电压 负极 抽头端 电路能 兼容性 串接 电路 输出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控制电路包括非隔离主电路、红外感应电路、开关管Q1和LED负载,非隔离主电路输出端连接有主绕组T1,主绕组T1抽头出VL1端连接红外感应电路之输入端,开关管Q1串接在LED负载负极和主绕组T1一端,开关管Q1之栅极与红外感应电路之输出端、主绕组T1一端相连接,LED负载之正极与非隔离主电路之母线电压相连接。红外感应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仅与非隔离主电路的输出部分相连接,该电路能适用于各种参数的非隔离主电路,兼容性高;且,通过对主绕组进行抽头将抽头端为红外感应电路供电,这样的供电设计可以简化电路、降低损耗,优化成本和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灯的红外控制电路,其主电路基本采用恒压隔离电路,同时把红外感应电路串接在输出电路,控制LED负极与次级地之间的导通与关断。因为恒压输出,所以能保证为红外感应电路中的MCU供给稳定的电压。而该类型的红外感应电路在恒压隔离应用中较为常见且较易兼容,但随着低成本和空间小的要求隔离电路早已不具备优势。有必要将非隔离主电路与红外感应电路相结合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之一:
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非隔离主电路、红外感应电路、开关管Q1和LED负载,非隔离主电路输出端连接有主绕组T1,主绕组T1抽头出VL1端连接红外感应电路之输入端,开关管Q1串接在LED负载负极和主绕组T1一端,开关管Q1之栅极与红外感应电路之输出端、主绕组T1一端相连接,LED负载之正极与非隔离主电路之母线电压相连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开关管Q1之源极与主绕组T1一端相连接,开关管Q1之漏极与LED负载之负极相连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非隔离主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之正极与主绕组T1之另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之负极与LED负载正极相连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LED负载之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EC5和电阻R13。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非隔离主电路还包括电解电容EC4和电阻R7,电解电容EC4和电阻R7并联连接在LED负载之正极与主绕组T1一端之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开关管Q1之源极与主绕组T1一端之间连接电阻R12,开关管Q1之栅极与红外感应电路输出端之间连接电阻R11。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红外感应电路包括整流模块、稳压模块、红外传感器模块和MCU单片机,整流模块输入端连接主绕组T1抽头端VL1,整流模块输出端连接稳压模块输入端,稳压模块输出端连接红外传感器模块输入端,红外传感器模块输出端连接MCU单片机输入端,MCU单片机输出端连接开关管Q1之栅极。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红外感应电路还包括滤波模块,滤波模块输入端连接整流模块输出端,滤波模块输出端连接稳压模块输入端。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红外感应电路还包括信号放大模块,信号放大模块输入端连接红外传感器模块输出端,信号放大模块输出端连接MCU单片机输入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之二:利用非隔离电路中主绕组抽头供电的红外感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恩耐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恩耐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4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